1951年5月20日,《人民日報》發(fā)表毛澤東寫的社論《應當重視電影〈武訓傳〉的討論》,電影《武訓傳》上映于1951年初。它描寫和歌頌了清末武訓行乞興學的事跡?!段溆杺鳌飞嫌澈螅鹆藘煞N截然相反意見的爭論。贊揚者認為,這“是一部富有教育意義的好電影”,武訓是“永垂不朽值得學習的榜樣”.批評者認為,電影《武訓傳》是一種“缺乏思想性有嚴重錯誤的作品”、“武訓不足為訓”.這本是文藝界不同意見的正常爭論。而毛澤東卻認為,電影《武訓傳》宣傳了反歷史唯物主義的反動思想,必須嚴肅批判。他嚴厲地指出:《武訓傳》所提出的問題帶有根本的性質。承認或者容忍對它的歌頌,“就是承認或者容忍污蔑農民革命斗爭,污蔑中國歷史,污蔑中國民族的反動宣傳為正當的宣傳”.他說“一些號稱學好了馬克思主義的共產黨員……竟至向這種反動思想投降”.并由引得出“資產階級思想侵入了戰(zhàn)斗的共產黨”的嚴重結論。
7月23日,《人民日報》又公布了經毛澤東親筆修改的《武訓歷史調查記》,說武訓是一個“大流氓、大債主和大地主”.這樣,《武訓傳》的討論就變成了全國性的政治大批判。批判持續(xù)一年多。這一批判嚴重地混淆了思想藝術和政治問題的界限,使著名的編導孫瑜受到沉重的打擊,40多位同志受到牽連。也給新中國的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帶來嚴重的不良影響。據統(tǒng)計,1950年,我國拍攝國產故事片29部,1951年僅有1部。1951年至1954年4年中,共計拍攝了16部。
武訓是清末山東邑縣人,生于1838年,死于1896年。據傳他出身貧寒,青年時因苦于不識字而受人欺騙,決心行乞興學,以便讓窮人的孩子都能讀書識字,免受有錢人的欺壓,過上好日子。武訓經過30年的乞討,積累了一些錢,在他50歲以后陸續(xù)在堂邑柳林集、館陶、臨清辦起了3所義學,而他自己仍然乞討過活,直至死去。武訓的行乞興學活動,受到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贊揚,清末山東巡撫張曜曾奏準光緒帝給予“建坊施表”.武訓死后,其事跡“宣付史館”,被尊為“義乞”、“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