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國大典為什么選在下午3點舉行?
開國大典選擇在10月1日的下午3點舉行,是聶榮臻最先向中央軍委提出的建議。下午舉行,為的就是要防備蔣介石孤注一擲:空襲開國大典。至于3點這個特定時間,則是縝密計算的結果。國民黨用于轟炸的飛機是美制B-24轟炸機。這種飛機的時速是488公里,最大航程為3380公里。轟炸機的起飛地點是浙江舟山群島,和北京航距1230公里。如果上午從這里起飛,B-24轟炸機可以在3個小時左右抵達北京,執(zhí)行完轟炸任務之后,還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飛,轟炸任務雖還可以執(zhí)行,但夜航能力相當差的B-24,可就別想飛回去了。10月1日下午舉行開國大典,這個消息之前一直是絕密。直到典禮開始前5小時,才由當時的北平新華廣播電臺向全世界發(fā)出公告。
二、誰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多鐘,毛主席在天安門上莊嚴地按動電鈕,在《義勇軍進行曲》的雄壯節(jié)奏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徐徐升上新中國的天空。他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
當年毛主席升起的第一面國旗,至今完好地保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里。
三、開國大典由誰現(xiàn)場廣播?
在天安門城樓的西側城臺,北京新華廣播電臺的播音員丁一嵐、齊越充滿激情地進行現(xiàn)場廣播。
四、開國大典上誰奏響國歌?
1949年8月,羅浪接到上級通知,組建一支200人的聯(lián)合軍樂團擔負開國大典演奏任務。時任華北軍區(qū)軍樂隊隊長的羅浪,曾帶軍樂隊參加過華北軍區(qū)的幾次閱兵式。接到任務后,羅浪在原華北軍區(qū)軍樂隊的基礎上,聯(lián)合了20兵團各部隊的軍樂隊成員,收編了原北平警察局軍樂隊,組成200人的聯(lián)合軍樂團。聯(lián)合軍樂團來自“五湖四海”,使用的180件樂器基本上是戰(zhàn)利品。
當時對在開國大典上用什么樂曲曾有三種意見:一是主張參照歐美的模式,二是照搬蘇聯(lián)。羅浪提出了第三種意見,即是否可以用我們自己的革命歌曲改編后用于大典。上報中央后,毛主席批了9個字:“以我為主,以我國為主”.
五、開國大典閱兵式由誰檢閱?
1949年10月1日,華北軍區(qū)司令員兼京津衛(wèi)戍司令員、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向朱德總司令報告受閱部隊準備就緒,朱德總司令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
六、開國大典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編隊為何有4架飛機掛著實彈?
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編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當時共17架飛機參加開國大典:9架P-51戰(zhàn)斗機,2架蚊式戰(zhàn)斗機,3架C-46運輸機,1架L-5型通訊聯(lián)絡機和2架PT-19初級教練機。當受閱機群從天空飛過時,其中4架還掛著實彈,這是世界閱兵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原因是受閱飛機還在擔負戰(zhàn)斗值班任務,掛實彈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七、第一幅毛主席畫像由誰完成?
北平國立藝專實用美術系教師周令釗帶領他的學生、助手陳若菊等繪制完成毛主席巨幅畫像。毛澤東頭戴八角帽,臉部稍側,目光仰視,微帶笑容,顯露出高瞻遠矚的偉人氣質。原照片是新聞攝影局的鄭景康1945年6月在延安時拍攝的。照片上毛主席身穿的粗呢子制服還是在延安大生產(chǎn)后王震的359旅戰(zhàn)士為毛主席制作的。這是當時在解放區(qū)最流行的一張領袖像,而且是經(jīng)毛澤東本人親自選定同意的。
八、第一面五星紅旗的由來?
1949年7月,新政協(xié)籌備會向全國及海外發(fā)出了征求國旗等方案的啟事。上海灘一位33歲的青年從報紙上得到消息后激動得徹夜難眠。他的名字叫曾聯(lián)松,在上海一家經(jīng)濟通訊社當編輯。7月,曾聯(lián)松在一間斗室里設計出一張又一張國旗草稿。他從人們常說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了靈感,又聯(lián)想到紅軍頭頂?shù)奈褰切?,腦海中閃現(xiàn)出一幅畫面:以一顆大五角星象征偉大的中國共產(chǎn)黨,以四顆小星象征廣大人民群眾,每顆小星各有一個角對準大星的中心,形成“眾星拱北辰”的格局,寓意中國共產(chǎn)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各族人民圍繞在黨的周圍。旗面為紅地,五星呈金黃色,體現(xiàn)出中國人民的文化特征,猶如紅霞一片,金光燦爛……
9月27日,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代表莊嚴地通過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為五星紅旗,象征中國革命人民大團結。”
九、第一面樣旗的制作過程?
一天,參加會場布置的美術供應社女工趙文瑞接受了一項新任務:領導吩咐她趕制一面五星紅旗的樣旗,隨即便把一份國旗圖案和制作尺寸交給了她。趙文瑞跑到前門外最大的綢布店瑞蚨祥,買來長幅紅綢料和黃緞料,按照國旗制作的要求,趴在地板上飛針走線地縫制起來……離政協(xié)會議閉幕只有四十幾個小時了,她顧不得吃飯,更顧不上合一合眼。由于過度勞累,上下眼皮直打架,稍不留神,針尖刺破了手指,鮮血滴在旗面上。
1949年9月30日下午1點,五星紅旗縫制完成,政協(xié)會議的工作人員等著把這面紅旗取走送往懷仁堂會場。在全國政協(xié)一屆會議閉幕式上,當剛選出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和6位副主席站在巨大的五星紅旗前面時,會場滿臺紅光,四壁生輝,掌聲、歡呼聲經(jīng)久不息。與此同時,北平國營永茂實業(yè)公司職工、共產(chǎn)黨員宋樹信接受了天安門廣場第一面國旗的監(jiān)制工作。10月1日,當晨曦照進窗欞的時候,一面長460厘米、寬338厘米的巨幅五星紅旗終于制作成功了。
十、誰書寫了天安門上的巨幅標語?
1921年8月出生于山東濟南的鐘靈,又名鐘毓秀,他早在1938年7月就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悄悄投奔革命圣地延安那年,鐘靈還是一個年僅17歲的電話接線員。后來上級決定讓鐘靈到魯迅藝術文學院美術系學習,畢業(yè)后就讓他留在陜甘寧邊區(qū)做文化教育工作。后來鐘靈在延安各報刊發(fā)表木刻、漫畫作品多幅,并設計了“寶塔山”郵票。在延安,鐘靈寫字漂亮幾乎是家喻戶曉,當時的延安城墻上的標語差不多都出自他之手。
鐘靈當時擔任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委員會總務處辦公室主任兼會場布置科科長,大會會標和兩條大標語的書寫重擔責無旁貸地落在了他的身上。接到在天安門城樓書寫標語的任務后,鐘靈憋足了勁,決心使出自己全部看家本領,在這個非同尋常的地方好好露一手。
天安門城樓的紅墻那么長,標語上的每個字都要有房子這么大,鐘靈可從來沒有寫過這么大的字。兩幅標語是寫繁體還是簡體字呢?雖說解放區(qū)已經(jīng)流行簡化字,但剛解放,北平的大多數(shù)人還是習慣于使用繁體字。為了照顧大多數(shù),鐘靈決定仍用繁體字書寫這兩幅標語。
十一、誰進行現(xiàn)場拍攝?
政協(xié)會議開幕以后,蘇聯(lián)派出的電影團即攝制組抵達北京。這個攝制組陣容強大,由蘇聯(lián)高爾基電影制片廠著名導演格拉西莫夫和莫斯科新聞紀錄電影制片廠編導瓦爾拉莫夫領銜,成員包括攝影、制片、錄音、照明共30多人。經(jīng)雙方商定,決定合作拍攝兩部大型彩色紀錄片:一部是《中國人民的勝利》,側重從解放戰(zhàn)爭取得決定性勝利的角度來反映;另一部是《解放了的中國》,側重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建設的角度來反映。
開國大典是兩部影片的高潮。10月1日這天,天安門東華表前專門為攝影師搭設了高腳臺,天安門城樓上面特準蘇聯(lián)攝影師自由拍攝。中方攝影師徐肖冰、吳本立也陪同蘇聯(lián)導演和攝影師在城樓上選擇角度進行拍攝。當時使用的電影膠片都是由蘇方提供的彩色膠片,采用同期聲錄音。幾位蘇聯(lián)朋友很賣力氣,直到群眾游行結束,那絢爛的燈火消逝在狂歡的隊伍中,攝影師們才收拾機器,驅車返回位于東華門大街的翠明莊駐地。
十二、開國大典鳴放的禮炮是什么炮?
“鳴放禮炮”一開始就列為慶祝大典的程序之一。閱兵指揮部決定由華北軍區(qū)特種兵部隊組建一支禮炮隊。
禮炮選定的是繳獲日軍的山炮,共108門,分為兩組,每組54門。炮彈全部卸掉了彈頭。這種炮和野炮、榴彈炮相比,炮身短,口徑小,重量輕,使用方便,是從華北六個縱隊的山炮營和軍區(qū)直屬炮兵部隊選調來的。禮炮隊訓練就在先農壇公園進行。每門禮炮有3個炮手,主要訓練裝填、發(fā)射、退彈殼三個動作,必須在3秒鐘內完成。54門禮炮齊射一次限定在4秒半完成,這是因為毛主席按電鈕升國旗、軍樂隊奏國歌,時間是兩分零5秒。在這個時間內要鳴放28響禮炮,同步進行。
十三、為何禮炮要鳴放54門?
10月1日。當五星紅旗第一次在天安門上空升起,樂隊高奏國歌時,開國大典的禮炮聲響了。這隆隆的28響,每一響都像一門炮那樣整齊,但又凝聚著54門禮炮齊射的力量和磅礴云天的聲音。54門禮炮一齊鳴放,代表當時參加新政協(xié)的54個單位和方面的人士;禮炮鳴放28響,表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全國人民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而英勇奮斗的28年。
十四、開國第一宴在哪?
開國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下午3時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約兩小時結束;當晚7時,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飯店舉行招待會,即所謂開國第一宴。
十五、開國第一宴菜譜是什么?
《北京飯店史聞》記載:“1949年6月,北京解放不久,黨中央邀請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少數(shù)民族、海外華僑等130多人來北京,參加新政治協(xié)商會議籌備會,共同商討建國大計。為了接待好這些住店代表,飯店現(xiàn)從坐落在錫拉胡同的‘玉華臺’飯莊聘請了朱殿榮、王杜堃、孫久富等9位廚師。‘玉華臺’是地道的淮揚風味,專門做大菜筵席的高級飯莊,在過去的北平頗有名氣,來的這幾位廚師也各有擅長……1949年開國大典的盛大宴會,就是完全用淮揚菜舉辦的。”
據(jù)有關人員回憶,可以大致拼湊起來一個“開國第一宴”的菜譜,冷菜是:醬牛腱子、蘭花干、四寶菠菜、硝肉、熗黃瓜條、桶子筍雞、油吃冬菇、醉冬筍、五香肉干,熱菜是:扒黃肉翅、燒四寶、干(左火右靠)大蝦、紅燒雞塊、冬菜扒鴨、大煮干絲、紅燒黃河大鯉魚、燒獅子頭、冬筍太古菜、糖醋小排骨、羅漢齋,湯菜是:清湯官燕,甜品是:冰糖銀耳,主食是:大米飯,點心是:淮揚湯包、炸春卷、黃橋燒餅等,水果有大鴨梨,酒是:紹興黃酒、山西汾酒、竹葉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