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這座以眾多泉水著稱的名城,還是出過不少清官的歷史勝地,這些清官給當時的濟南百姓帶來福祉,留下一段段佳話---
鄭當時
濟南較早的清官,是2100多年前漢武帝在位時的濟南太守鄭當時。
據記載,鄭當時后來調到別處死于任上,他去世時家里窮得沒有什么財物。而鄭當時所處的時代,盛行奢侈風氣,鄭當時本人則潔身自愛。他生前為官廉潔,從不購置產業(yè)。鄭當時作風一貫樸實,平等待人,他不直呼屬吏姓名,與下屬談話相當和氣。
鄭當時在考察民情時,一旦發(fā)現(xiàn)好人好事的典型,隨時上報朝廷,生怕埋沒了社會賢良。他謙虛好客,每每囑咐下屬:“客人到來,無論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報,不要讓客人在門口久等。”鄭當時和門客交往,賞給人家的全靠皇帝賜給他的一點東西。平時饋贈他人最好的禮物,也就是一竹籃的食品。
趙軌
1500年前的隋代,實行廉政,宦居濟南的河南洛陽人趙軌,可以說是當時的一顆清官明星。隋文帝開皇年間(公元581年-618年),趙軌在齊州(治所在歷城,今濟南)做了四年的官。當時趙軌的官職是別駕,對全州的行政“總理眾務,職權甚重”.在如此優(yōu)越的政治經濟環(huán)境里,趙軌不謀任何私利。
趙軌勤于行政服務,功績卓著,受到朝廷嘉獎,后來被調至京城任職。趙軌的清正廉潔,尤為人們稱道,他不置家產,修身自勵,生活儉樸。趙軌這一切,深受百姓愛戴。在他上路進京的時候,人們夾道歡送。這時,一位老人貼近趙軌,把一杯清水捧給趙軌說,“別駕在此任官,從不受賄納物,猶如水火不相交。如今您要走了,我們不敢以壺酒相送。您清廉如水,特此獻上一杯清水為您餞行。”趙軌深情地謝過老人,雙手接過水來干杯,和百姓依依話別。
趙軌走后,濟南百姓久久流傳著這位清官的佳話。
佳話之一:有一年的秋天,趙軌的老朋友得知趙軌習慣深夜讀書。屆時,趙軌點燃沉香熏屋,幫助頭腦清醒。于是,那位老朋友給趙軌送來1斤沉香。當時,趙軌講了一則舊事,借題發(fā)揮,委婉地拒絕了這份珍貴禮物,“我家東鄰桑樹上的桑葚熟了,又大又紅,落在我家院子里,滿地都是。我趕緊叫家人把桑葚撿起來送還鄰居。并借機教育兒子:我絕不是借此謀求虛名,只想這不屬于自己的勞動果實,不應該要,你們一定要以此為戒。”他的老朋友聽后,敬重趙軌這番談論的旨意,便把沉香帶回。
佳話之二:趙軌不僅修身自潔,對部下的約束也嚴。那是趙軌調到外地之后,有一次夜間出行,部下的馬匹誤入農田踩壞莊稼。趙軌隨即下令停止前進,原地待命。直到天亮找見農田主人,賠償損失后才率部繼續(xù)趕路。當地的官吏聞知此事非常感動,相約以趙軌為榜樣養(yǎng)成良好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