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軍發(fā)行的錢幣,面值為五元,幣材為桑樹皮
江淮銀行發(fā)行的一元錢錢幣
1941年春天,新四軍在鹽城成立了一家神秘的金融機構--江淮銀行。這是直屬新四軍軍部的第一個金融機構,在戰(zhàn)爭年代,為穩(wěn)定和發(fā)展抗日根據(jù)地的經(jīng)濟做出了重要貢獻。那么,誰是這家銀行的行長?這家銀行又發(fā)行過什么貨幣?有過哪些故事?由于時代久遠,且保密措施嚴格,如今幾乎無人知曉。
今年92歲的陳克秋老人,正是當年江淮銀行的金庫主任,也是新四軍總金庫的主任。日前,她接受記者采訪,將那段歷史娓娓道來。
夜奔皖南 翻墻逃學跟著姐姐去參加新四軍
1921年12月,陳克秋出生在浙江溫州樂清一個大戶人家。陳克秋的父親是地方上的開明人士,他把幾個女兒都送進了新式學堂,希望她們成長為兼具傳統(tǒng)美德和現(xiàn)代文化知識的女性。女兒們不負父親的厚望,個個品學兼優(yōu)。但讓父親沒想到的是,1938年初冬的一天,四女兒陳克秋和三女兒陳洛漣突然從學校失蹤了。
事隔75年,陳克秋還清楚地記得:"當時,抗日烽火燃遍全國,大家都渴望報國殺敵。一天晚上,同在一個學校的三姐陳洛漣突然告訴我一個秘密,她和幾個同學準備去皖南參加新四軍,馬上就要出發(fā)。"
陳克秋和三姐相差兩歲,兩人感情極好,家里人常說她們倆連一粒米都要分著吃。想到姐姐這一去生死未卜,陳克秋忍不住哭了。她當即做出一個決定:"三姐,我也要去……"對于妹妹的要求,陳洛漣不敢擅自答應,她趕緊找?guī)孜淮蛩阃サ耐瑢W商量,最終決定帶上妹妹一起去。姐妹倆找到在溫州的二姐,要了20塊銀元做路費。隨后,陳克秋姐妹倆和另外五個女孩子,趁著天黑,偷偷翻過學校后門的圍墻,奔赴皖南。
一路輾轉奔波大半個月,1938年12月底,幾個女孩子終于抵達安徽涇縣中村,這里是新四軍軍部教導總隊第八中隊駐地。在中村進行了半年多的學習后,陳克秋和8個學員到云嶺軍部軍需處學習財會。又學習6個月后,她被派到軍教導總隊隊務處擔任會計,姐姐陳洛漣則調軍參謀處任職。
北上鹽城 新四軍在鹽城設立"江淮銀行"
1940年秋,皖南事變前,陳克秋隨新四軍機關干部隊伍北上鹽城。北上途中,皖南事變的消息傳來,大家悲痛欲絕。
1941年1月,新四軍在鹽城泰山廟重建軍部。4月,為保證華中抗日根據(jù)地對敵斗爭和經(jīng)濟建設的需要,在政委劉少奇和代軍長陳毅直接領導下,在鹽城成立了江淮銀行。江淮銀行是直屬軍部建制的新四軍第一個金融機構,對外財政經(jīng)濟部與銀行一套班子兩塊牌子。
陳克秋回憶說,江淮銀行成立之初由金融家錢俊瑞坐鎮(zhèn),行長是朱毅,副行長是李人俊。當時的政治指導員是吳志堅,總務科長是李果,秘書是陶濤。此外,還有湯錫英、唐翠英、藏文、金華、麥劍紅、周璇、閔之等工作人員。陳克秋當時雖然年紀不大,但也算是老財務工作者了,被委任為銀行金庫主任,這個金庫也是新四軍軍部的總金庫。
1941年4月12日,江淮銀行正式掛牌對外營業(yè),當日就投人6萬元江淮銀行紙幣的貸款資金。6月9日又投入3萬元,用于調劑阜寧縣農機融資之需,剛起步就顯現(xiàn)出了抗日貨幣職能的前沿作用及其優(yōu)越性。
當時江淮銀行的具體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辦理農業(yè)貸款,用于購買種子、耕牛、小型農具、鑿井灌溉。二是向個體工商戶發(fā)放小額貸款。三是商業(yè)貸款,鼓勵商人到敵占區(qū)城市采購生產(chǎn)、生活資料,活躍根據(jù)地市場,解決群眾生產(chǎn)、生活必需。同時,銀行還發(fā)放部隊部分軍需品貸款。
印制抗幣 桑樹皮做原料印出堅挺抗幣
新四軍在開辦銀行的同時,也在鹽城開設了自己的印鈔廠,印發(fā)抗幣。
由于經(jīng)濟封鎖,籌備印鈔廠的過程相當艱難。所需的機器、紙張,主要由地下黨從上海等地秘密運來,有一位鹽城當?shù)氐拈_明地主,也為印鈔廠提供了機器。廠子開工后,時常面臨紙張短缺的問題,大家就開動腦筋用土法造紙。先是用稻草來做紙漿制紙,但做出來的紙?zhí)?,根本不能印制鈔票。技術人員又改用桑樹皮和根蒸煮做原料造紙,但由于在蒸煮過程中配比不當,紙張總是無法成型。后來,經(jīng)過技術改造,終于獲得成功。
機器、紙張、顏料、印染技術,大家邊摸索邊改進,終于在根據(jù)地印出了自己的鈔票。陳克秋記得,當時印制的抗幣,票面分為一元、五元、一角、二角、五角幾種。當時全國范圍內流通的貨幣主要有三種:法幣、偽幣和抗幣。在根據(jù)地,抗幣毫無疑問是最堅挺的貨幣。
江淮銀行自成立之初,就時常面臨險境。當時的新四軍,遭日寇、偽軍和頑軍四面封鎖,日寇還時常來掃蕩。1942年,新四軍軍部遷移到盱眙黃花塘,隨后江淮銀行也遷移到了小馬溝。再后來,迫于戰(zhàn)爭形勢,銀行被無奈撤銷。
江淮銀行雖然撤銷了,但軍部總金庫還在,繼續(xù)由陳克秋擔任主任。陳克秋跟隨三師七團行動,轉移到蘇中后,又成為蘇中軍區(qū)總金庫主任。
"穿金戴銀" 新四軍軍部金庫就穿在她身上
陳克秋回憶,當時金庫保管的除了法幣、偽幣、抗幣,還有硬通貨金條。戰(zhàn)爭年代,部隊隨時要轉移,紙幣通常打成包裹背著,金條則裝在一件特制的小馬甲里,由陳克秋全權保管。陳克秋一直記得那件馬甲的樣子:"灰色老粗布做的,看上去很普通,穿起來就知道玄機了--馬甲里面有很多口袋,金條就分裝在這些口袋里。"
陳克秋把馬甲穿在軍裝里面,醒時穿,睡覺時也穿,冬天穿得渾身冰涼,夏天穿得大汗淋漓。"部隊那時候常常打地鋪,不是睡稻草就是睡麥稈,我最渴望的就是能睡上門板,渾身輕松不少。"她記得,有一次,敵人突襲,情況特別緊急,她穿著那件馬甲躲進了海邊海防團的海船上,有驚無險躲過一劫。
2001年,舉行江淮銀行建行60周年慶活動,陳克秋和當年在銀行工作的幾位戰(zhàn)友結伴前往鹽城,研討會上,有人開玩笑地問她:"當時,你怎么沒想到把金庫背回家?"陳克秋笑而不語,因為答案早就明明白白寫在了她踩過的每一個腳印里。
懷念三姐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