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怕,老師拉著你走。”“真棒,再跟我念一遍!”……清晨,在鴻夢殘疾人服務(wù)中心,幾十個孩子在康復治療師耐心引導下,有的拉伸四肢、練習行走,有的復誦詞語、句子。
“我們相信,只要科學訓練,這些孩子就有機會回歸社會大家庭。”鴻夢殘疾人服務(wù)中心主任孟采平說。
鴻夢殘疾人服務(wù)中心位于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4年來,先后有200多名患有腦癱、孤獨癥、智力障礙的孩子在此接受政府提供的免費治療。很多孩子在這里第一次喊出了“爸爸”“媽媽”,第一次在這里站起來行走。
“異地求醫(yī)花銷很大,一些家長只能帶孩子去我當時工作的美容院做推拿。”孟采平回憶。
2018年,我國建立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加強康復工作的經(jīng)費和制度保障。在永登縣殘聯(lián)的幫助下,孟采平建起縣域內(nèi)唯一的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gòu)。“最初只有2張用于康復訓練的PT床,現(xiàn)在已經(jīng)發(fā)展為擁有PT、言語、個訓等多個科室的綜合性康復機構(gòu)了。”
濤濤在康復治療師的輔助下練習行走。(受訪者供圖)
13歲的濤濤正在老師的牽引下緩緩行走,看到記者一行,這個白凈清秀的男孩害羞地笑了,一字一頓地說:“叔叔阿姨好!”4年前,他還不會說話,也不會走路,靠母親全天照料。
“娃8個月時確診腦癱,在省城治療4年,幾乎把家底掏空了。”話剛起頭,這位母親的眼淚滴落下來,“如果沒有‘鴻夢’,娃一輩子就要耗在輪椅上了。”
“一開始,濤濤全身肌力低下、四肢關(guān)節(jié)活動受限,我們用按壓、揉搓刺激他的肌肉,反復叫著‘濤濤’‘濤濤’,引導他做動作。慢慢地,孩子胳膊、雙腿都靈活起來了。”康復治療師何靜靜介紹說。
一聲聲呼喚,一次次施治,傳遞永不放棄的信念。一年零七個月后,濤濤在大家的攙扶下邁出人生第一步。如今,他已經(jīng)能單獨行走,聽懂簡單指令。
濤濤母親說,政府每年補助1.6萬元的康復訓練費,看著孩子一天天好起來,感到生活有了寄托。“現(xiàn)在我經(jīng)常拉著娃逛公園,等他學會照顧自己,我也就放心了。”
鴻夢殘疾人服務(wù)中心康復治療師為孩子做認知配對訓練。(受訪者供圖)
“拯救一個孩子就是拯救一個家庭,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孟采平說,在治療過程中,孩子們的抓撓、撕咬讓每個康復師身上都落下了疤痕和印記,但他們?nèi)匀贿x擇堅持。
記者了解,2018年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建立以來,許多家庭因此獲益。在甘肅,殘疾兒童定點康復機構(gòu)從30多家增加到205家,省級財政每年投入專項資金4300多萬元,2024年預(yù)計達到6300萬元。部分市州將6至17歲殘疾兒童納入康復救助體系,采取公辦聯(lián)營、公辦民營等多元發(fā)展模式。
目前,鴻夢殘疾人服務(wù)中心已幫助20多名孩子回歸幼兒園,30多名回歸普校,10多名孩子在成年后從事餐廳服務(wù)工作。越來越多“折翼”孩子重振翅膀!(新華社記者王紫軒、胡偉杰)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