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吳少華
在白銀路街道王馬巷里,有這樣一個四世同堂的幸福家庭,50多歲的兒子和兒媳婦每天悉心照顧著95歲的母親,95歲的母親每天和2歲的重孫子在一起相互照顧。每當過往的鄰居經(jīng)過他們的家門口時,總是傳出陣陣的笑聲。鄰居們總是很羨慕這位95歲老人的幸福生活。提起這位老人,鄰居們紛紛稱贊:這真是幸福的一家,由于長期無微不至的照顧,老人的精神看起來非常好,面容紅潤。
這位幸福的老人名叫祿玉蘭。
在想象中,一位接近100歲的老人應(yīng)當是老態(tài)龍鐘、步履蹣跚,但當懷著一顆好奇心的記者見到這位95歲的老人時,老人雖然一頭銀發(fā),略顯清瘦但卻精神矍鑠,雖然腿腳有些不麻利,但是眼明腦清,說話語言清晰,聲音響亮,只是耳朵有些背,與她說活要大聲。
她一生共養(yǎng)育了5個子女,如今子女齊聚,這個大家庭有20余人。平日里,老人的飲食起居均由最小的兒子一家照顧,但是每天老人的其他子女也都會準時準點來看望她,與老人聊天,照料老人生活。當記者走進老人家時,老人正和今年2歲的重孫子在一起逗樂,大兒媳婦安靜地坐在一邊悉心照看著老人,另一個角落里則是在廚房為老人忙著做午飯的小兒子王世議。
“每次做飯前,我的小兒子都會問問我想吃什么,還時常煲湯給我喝。不管飯菜是咸是淡、湯多湯少,只要我吭一聲,他馬上進行再加工。每當我吃完午飯時,他還會專門抽出時間和我講笑話,或是聊天。”說這話時,老人臉上流露出的滿是快樂和幸福。老人悄悄透露,就在前幾天,兒子、兒媳婦、女兒、女婿及孫女、重孫等全家20幾口人還圍坐在一起涮火鍋吃。
“婆婆就是腿和耳朵不太好使,其他身體各方面都還挺好。”大兒媳婦講:“她的家就住在婆婆家樓上,每天大半的時間都是在婆婆家度過,以照顧婆婆。不過,很多家務(wù)活,是由婆婆小兒子一家來料理,每天小兒子都會按時去買菜,隨后做好婆婆的午飯,而小兒子的媳婦則會負責料理家務(wù)活。要不是小兒子的女兒去年結(jié)婚,有了自己的家,這個小姑娘可還要一直粘著老人,天天和老人住在一起。除了小兒子一家每天來照看婆婆外,婆婆的二兒子,也是天天過來,一陪就陪到晚上10點多,直到哄著婆婆睡著,才離去。”
正當記者和老人及她的大兒媳坐在一起聊天時,大兒媳婦提到過的結(jié)婚不久的孫女,走了進來。“雖然我現(xiàn)在有了自己的小家,但是我打小就是奶奶帶大的,住在這里。一天不來看奶奶,就心里記掛的不成。”孫女王曉源樂呵呵地對記者講。她告訴記者,每天奶奶的家里都充滿著歡樂,自己的父親也好,還是這個家的其他長輩們,都會不約而同天天趕來看望奶奶。現(xiàn)在全家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奶奶身體健康。談話間,孫女王曉源一再的強調(diào):“別看我奶奶歲數(shù)大,但是奶奶的心態(tài)超級好,開朗豁達,凡事不計較得失,有什么不快說出來了事。在我們這個大家庭里,受到大家的尊敬與愛護。”
“老人是家里的一塊寶,每個人都會有老的一天,對長輩孝順,也會給下一代做出榜樣。”這是記者在95歲老人祿玉蘭家中采訪時,一再聽到的話。不善言辭的老人小兒子王世議這樣講道:“孝敬老人不僅是一種美德,也是一種責任。家里有一位老人,是一種快樂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