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給人以消魄的美感;竹,又以虛心高潔的品格,備受中國歷代文人雅士的推崇,成為文人墨客吟詩繪畫的對象,也直接催生了竹刻藝術(shù)。根據(jù)古代文獻記載,早在西周時期,已經(jīng)有了竹刻。主要形式是竹笏和竹簡。竹笏,又稱手板,用于君臣會見,以竹片制成。由于官員品級不同,所持笏的材質(zhì)也有差別,諸侯以象牙制成,大夫以竹片制成,笏上刻有紋飾,大夫使用的竹笏是早期的竹刻藝術(shù)品。竹簡是用于記事作文的主要載體。1972年,山東出土的《孫子兵法》竹簡就是重要的實物。
宋代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和元代陶宗儀的《輟耕錄》中,記載過唐、宋時期的竹刻藝術(shù),但傳世器物和知名刻工則很少。據(jù)有關(guān)文字記載,唐代藝人曾把詩人杜甫的《從軍行》詩意圖畫,鐫刻在一根較粗的竹筆桿上,”人馬毛發(fā),亭臺遠水,無不精絕。“日本正倉院藏有唐《留青仕女花鳥尺八》,雕有仕女、樹木、花卉、鳥蝶等紋飾,足見唐代的竹刻已趨藝術(shù)化。
竹雕在其明、清兩代,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和提高,名家輩出,巧手如云。自明代中期起,當時盛產(chǎn)竹子的江南嘉定和金陵,成為竹雕藝術(shù)的兩大中心。嘉定派以朱鶴(字子明、松鄰)、朱纓(字清父、小松,朱鶴子)、朱雅征(字三松,朱櫻子,與朱鶴、朱纓合稱”竹三松“)祖孫三代為代表,他們能書善畫,擅用深刻、浮雕和圓雕的手法,運刀自如,作品親切自然。金陵派則以淺刻為主,不講究精雕細琢,只就天然形態(tài)稍加琢磨,作品渾然天成。在清代又出現(xiàn)了翻簧和留青兩種技法,使竹刻藝術(shù)更趨于完善。當時的主要派系有以吳之潘為代表的簿地陽文淺浮雕派、以周顥為代表的陷地深刻派和以封錫祿、封錫璋兄弟為代表的立體圓雕派。
直到今天,竹雕仍然是生機盎然的民間工藝。相對于其他門類的竹制品,竹雕的裝飾意味勝過實用價值,是千百年來的匠人們借由竹材的有限天地,相互競美爭奇的一種藝術(shù)表現(xiàn)。無論是與其他竹制品相比,還是較之更為普及的陶瓷、織錦,它都居于”小眾“地位。但竹雕的美集結(jié)了中國人獨有的愛竹情懷、生活哲理、文人雅趣和精工巧思,因此,雖有人說竹雕是小品,但可以肯定的是”雖小道,亦有可觀焉“.
近年來,竹雕藝術(shù)品市場活躍,收藏和投資趨熱,價格也呈上升之勢。尤其是名家刻制的作品,更加受到追捧。由于竹雕藝術(shù)品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收藏價值和投資價值,因此,在前幾年的古玩拍賣市場上,都有不俗的表現(xiàn)。竹雕藝術(shù)已受到藏家重視,價格居高不下。
竹雕藝術(shù)品市場前景看好,收藏和投資要把好三關(guān):
一是要把好竹雕的精美程度。
二是要盡量收集名家之作。
三是要善于識別真?zhèn)巍?/p>
目前,已發(fā)現(xiàn)有的竹雕在制作年代和制作人等方面作偽,如將新的竹雕涂抹包漿,冒充明、清竹雕;在普通竹雕上仿刻名人的款,冒充名人的作品等等。對此要仔細識別,防止上當受騙,造成損失。
據(jù)微信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