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近70天,行程超3萬里,報道組抵達長征勝利會師地甘肅會寧!

時間:2019-08-19 14:51來源:大西北網(wǎng)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歷時近70天,行程超3萬里,“我們重新再出發(f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長征路萬里行’移動直播報道組”6月11日從江西于都出發(fā),途經(jīng)江西、福建、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重慶、云南、四川、湖北、陜西、寧夏、甘肅等13個省市自治區(qū),今天(18日)抵達長征勝利會師地甘肅會寧。
 
  總臺采訪車隊到達會寧紅軍會師舊址
 
  80多年前,紅軍戰(zhàn)士歷經(jīng)千辛萬苦,血戰(zhàn)湘江、四渡赤水,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完成偉大遠(yuǎn)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如今記者再走長征路,也有我們的使命和擔(dān)當(dāng)。央廣記者杜希萌、李行健等多位總臺記者循著先輩足跡,走完長征全程,他們有著怎樣的收獲和體會?
 
  我是記者杜希萌,6月11號從江西于都出發(fā),到今天已接近70天。我們乘坐的車輛從江西出發(fā)時,儀表盤顯示還是0公里。我們在達到12500公里的時候,我記得很清楚,那是車隊就快要抵達陜北的時候,當(dāng)時我們還很有儀式感地做了記錄,因為達到了傳統(tǒng)意義上長征的二萬五千里。行程數(shù)字上的吻合,讓80多年后再走長征路的我們感到一種內(nèi)心的撞擊。
 
  我是記者李行健,循著一樣的軌跡,不由得你不跟當(dāng)年的紅軍戰(zhàn)士作對比。如果問我們一路走下來最大的感想是什么?我想說,我們知道方向在哪,目的地在哪,而他們不知道下一站在哪,甚至不知道還能不能看到明天。我們知道第一站是江西、第二站是福建、第三站是廣東……7月我們會看到瀘定橋、8月我們能看到陜北的窯洞,最終會抵達甘肅會寧。但紅軍戰(zhàn)士并不是這樣的。
 
  81歲的鐘基發(fā):“哥哥出門當(dāng)紅軍,笠婆掛在背中心…”
 
  比如在第一站江西采訪的時候,我們采訪到了瑞金葉坪洋溪村一對八十多歲的老夫妻和馬燈的故事。紅軍出發(fā)的那一夜,老紅軍劉石生的妻子點亮家中唯一一盞馬燈,送軍十里,想替行軍的丈夫照亮前路??蓻]想到,這么一走,家里的三位紅軍就再也沒有回來。劉石生的兒媳,八十一歲的老人鐘基發(fā)還給我們唱起婆婆當(dāng)年的歌,這盞馬燈和蘊含在其中的長征精神成了他們家里的傳家寶。
 
  總臺記者采訪紅軍劉石生的后人劉有信、鐘基發(fā)夫婦
 
  這個故事里,最讓人動容的是另外一個細(xì)節(jié),老紅軍的妻子每天向北方張望,一直以為丈夫是北上。但是鄰村的戰(zhàn)士說,他最后一次聽到劉石生的消息,是在云南,后來就沒了音信。這個“一南一北”的沖突非常觸動我們。
 
  在當(dāng)時的環(huán)境下,沒有人知道自己未來會去哪里,“北上”和最終在“西南”聽到消息,寫出的不僅僅是命運的捉弄和時代的不可預(yù)知,也表現(xiàn)出,即便是在不知未來向南還是向北,不知道終點在哪里,甚至不知道還有沒有明天的情況下,我們的紅軍戰(zhàn)士還是堅定不移地跟黨走、跟著紅軍走。這是我們通過報道最希望呈現(xiàn)的————是什么支撐他們走下來。
 
  再比如我們沿著紅軍的路線走草地,在四川紅原縣的日干喬大沼澤體驗。遠(yuǎn)處看,藍天白云綠草如茵,走近了才發(fā)現(xiàn)這片澤國暗流密布,即便是在當(dāng)?shù)夭刈逑驅(qū)У膸ьI(lǐng)下,隱藏的危險也并沒有被完全排除。我們深一腳淺一腳行進,淺的地方?jīng)]過腳踝,深的地方已經(jīng)可以達到膝蓋。80多年前,紅軍戰(zhàn)士的情況比我們所經(jīng)歷的要危險的多。
 
  紅軍曾走過的日干喬大沼澤

  一邊草葉茂盛,一邊暗流水深
 
  總臺車隊在日干喬大沼澤旁行進
 
  “夾金山,夾金山,鳥兒飛不過,人力不可攀,要想飛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到人間!”
 
  今日的夾金山埡口,紅軍曾從這里翻越雪山
 
  夾金山還流傳著一首歌謠,“要想翻過夾金山,除非神仙到人間”,我們采訪老紅軍黃興順的家人,講到紅軍翻雪山,又凍又餓,眼睛被陽光刺得腫了起來,根本看不到路,就用數(shù)數(shù)的辦法,從1數(shù)到100,然后走不了100步了,就再從1數(shù)到50、到30,但是不能停,停下可能就再也起不來了。
 
  所以紅軍哪里是什么“神仙”,過雪山過草地,哪里有路可言,可他們卻用信念開路,在沒有路的地方走出了路。習(xí)近平總書記曾說過:長征當(dāng)時能看到什么?在哪里真正能夠落下腳生存都不知道,就是革命理想在支撐著。后來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憑的還是最根本的東西——精神的力量。
 
  我想,這說的其實就是“初心”二字。這是一場理想信念的偉大遠(yuǎn)征。
 
  總臺車隊在四川境內(nèi)采訪行進
 
  記者乘坐的車輛在開往陜北的路上抵達25000里
 
  再走長征路,是對腳力的考驗,也是對記者眼力、腦力、筆力的綜合檢驗。廣播電視的媒體特性要求我們找到初心的表征,讓初心會說話、讓初心有畫面,使初心能夠獲得具象化的表達。瑞金洋溪村的這盞馬燈、寧夏固原毛主席的警衛(wèi)員留下的米袋子、重慶酉陽南腰界老紅軍符治義用生命守護的紅旗、湖北鄖西縣留下的“什么是紅軍”的傳單等等,都是“初心”故事的載體。同時,我們希望深入思考,通過作品,探尋初心的內(nèi)核。這些“感人”“感動”的背后,有怎樣的深層次原因。
 
  總臺央廣記者李行健采訪陜北紅軍薛應(yīng)德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于茜講述了她在甘肅采訪時印象最深刻的一個細(xì)節(jié),她說,我們是時代的記錄者,之所以再走長征路,是因為只有在現(xiàn)場才能感知最深刻最生動的時代記憶。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于茜:“當(dāng)去到紅軍樓見到義務(wù)的講解員張存義老人的時候,有一句話特別打動我,他已經(jīng)85歲了,他跟我說:‘你們來采訪了,我特別高興,因為這些故事能被更多的人知道,長征的精神才能會更好的傳揚下去’。”
 
  總臺記者采訪紅一師師長李聚奎,開國少將彭顯倫的子女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李晉說,再走長征路,是尋找初心的過程。在這段超過兩個月的采訪征程中,我們收獲的除了用鏡頭和話筒記錄的片段,還有長征這段歷史所傳遞出的震撼人心的力量,這樣的力量,足以穿透時光。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廣記者李晉:“這些用雙腳走出的路,用眼睛看到的這些故事,讓我們之前有關(guān)長征的記憶、有關(guān)長征精神的理解更加有了血肉,更加生動起來。其中很多的細(xì)節(jié),很多的故事穿過了85年的時空,仍然有能夠打動你的淚點,真的讓我們感覺到長征精神的這種震撼力,它的力量,我想這也是我們所追尋的長征精神的初心所在!”
 
  作為年輕記者,再走長征路,我們收獲了職業(yè)生涯最扎實的歷練和人生道路上最寶貴的成長??偱_的長征路萬里行報道組到今天走到了長征勝利會師地會寧,但其實對我們個人而言,也是新的起點。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新聞宣傳事業(yè)中,依然有很多婁山關(guān)要闖、有很多臘子口需要攻克,所以更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
 
  央廣記者:杜希萌、李行健
(責(zé)任編輯:蘇玉梅)
>相關(guān)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quán)??|? 免責(zé)條款??|? 廣告服務(wù)??|?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luò) 版權(quán)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