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青春理想 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

時間:2019-04-30 17:07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人民日報 點擊: 載入中...

 
  陜西省藍田縣湯峪鎮(zhèn)大學生村官宋博,開辦草莓園,帶動鄉(xiāng)親們致富。   李一博攝
 

 
  重慶市北碚區(qū)職業(yè)技能大賽現(xiàn)場,參賽選手在進行電子技術技能比賽。   秦廷富攝
 
 
  江西省峽江縣第二實驗小學學生在科普志愿者的指導下體驗科技展品。   曾雙全攝
 
 
  河北建材職業(yè)技術學院大學生在秦皇島金夢海灣進行彩繪。   曹建雄攝
 
 
  貴州省貴陽市甲秀高中,全體師生用歌舞“快閃”演繹《我和我的祖國》。   趙 松攝
 
  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奮斗,是中國精神和中國力量的生命力所在。廣大青年正在以青春之我、奮斗之我,努力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我們選取其中一些代表,通過他們的故事,展示當代青年奮斗的時代氣質,回答好“為什么當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是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為什么當代青年必須把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命題,鼓勵更多青年書寫無愧于時代、無愧于歷史的華彩篇章。
 
  ——編 者 
 
  
 
  投身西部,建功立業(yè)
 
  參加完陜西省寶雞市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會議,又匆匆趕去姜譚路街道辦事處接待來訪群眾,還得抽時間去走訪貧困戶,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的選調生周峰,每天都是這樣忙碌。
 
  身為“復旦大學望道學者”、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十佳學生”,這位28歲上海小伙,在兩年前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背起行囊去寶雞。“他完全有機會留院工作,但毅然放棄了這個機會。”周峰的導師、著名神經外科專家朱巍教授雖舍不得,但還是大力支持。
 
  周峰有自己的打算。“要想幫助更多人,就要建立更好的醫(yī)療保障體系,而要做到這點,就得去鄉(xiāng)村、去基層,那里才是基礎醫(yī)療的‘根子’。”
 
  初到寶雞,周峰花了3個月時間,走遍幾乎所有區(qū)縣醫(yī)院。拉著佝僂老人的手,聽著基層醫(yī)生用淳樸方言講述搶救危重患者,他覺得自己做對了。周峰查閱大量本地病人病史,深入了解當地常見病、多發(fā)病、疑難病,在母校老師幫助下,從學習目標、時間、內容、效果等方面,勾勒出寶雞婦產科、兒科等醫(yī)生培養(yǎng)計劃。
 
  “羊水栓塞是孕產婦最兇險的疾病。當請來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yī)院王宏老師為大家講授時,臺下基層醫(yī)護工作者的眼睛都亮了。那一刻,我特別欣慰。”周峰說。截至2019年,寶雞已累計培養(yǎng)婦產科醫(yī)護骨干24名、兒科醫(yī)護骨干49名。此外,周峰還在皮膚病學、肝膽外科、傳染病學、神經病學等多個領域牽線搭橋,會診疑難雜癥55例,開展專題學術講座和現(xiàn)場教學、會診等指導10余場。
 
  當地高發(fā)腦中風,高昂的醫(yī)療費用和護理成本像巨大的黑洞。周峰牽頭建立醫(yī)療網絡,積極推動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并全力參與癱瘓患者的康復與照料。在他的幫助下,一個個原本失去希望的家庭重獲新生。
 
  “青年的命運和國家緊密相連。我們要不懈奮斗,擔當起新時代的使命!”周峰說。
 
  (本報記者張爍采寫,呂京笏參與采寫) 
 
 
 
  “軍營給了我無悔的綠色青春”
 
  商霖是天津科技大學的一名學生,也是一名退役的士兵。“當兵是我一生中最最寶貴的經歷,無論離開部隊多久,我都不會忘記那些日子,不會忘記每個清晨的起床號,不會忘記訓練場上流過的汗水,不會忘記我曾是一名光榮的軍人。”她在日記里這樣寫道。
 
  2013年,商霖剛入學,她就在校園宣傳欄上看到了女子國旗護衛(wèi)隊的招募信息??粗笊嫌⒆孙S爽的女兵,商霖報了名。在嚴格的考核下,她成為國旗護衛(wèi)隊的持刀手。持刀手不僅要有標準的軍姿、步伐,還需要配合操刀動作與口令,艱苦的訓練讓商霖的手上磨出了一個又一個血泡,但她從來不喊苦喊累。
 
  “我想當兵!”國旗班的經歷,讓商霖心中的綠色種子生根發(fā)芽、逐漸壯大。“本來想著讀完大學再去當兵,但由于年齡偏大,所以大三那年是我最后的當兵機會。”商霖回憶道,當時不少朋友勸我繼續(xù)完成學業(yè)。但當兵是我的理想,機會就在面前,我一定要去爭取。
 
  女兵的考核非常嚴格,商霖認真準備,拿出了最好的狀態(tài),最終她以全市第一的綜合成績,光榮入伍,實現(xiàn)了自己的軍人夢。
 
  兩年的軍旅生活,商霖盡情揮灑著青春汗水。有些業(yè)務不夠好,她就每天利用休息時間惡補;有時戰(zhàn)友落后了,她就主動幫忙分擔;作為黨員,她總是一馬當先、身先士卒;作為文藝骨干,她常常參與各種慰問演出……“軍營給了我無悔的綠色青春,教會我堅持與忍耐,讓我懂得什么是責任、使命與擔當。”商霖說。
 
  如今,帶著軍營磨礪出來的優(yōu)秀品質,商霖回到了學校。在學習生活之余,她仍然積極投身國防教育工作,參與征兵宣傳活動。商霖說:“我希望能將愛國擁軍的思想傳遞給學弟學妹,鼓勵他們圓青春之夢,燃報國之情。”
 
  “戎裝不再,而我仍是戰(zhàn)士。”對于商霖來說,在最美的年華選擇穿上戎裝,是她做出的最正確的決定。
 
 ?。ū緢笥浾叨⊙耪b采寫) 
 
 
 
  走創(chuàng)業(yè)之路,做勇敢的嘗試
 
  “所有的選擇都是最好的,如果不是,說明還沒到最后”。從青澀的大學生到創(chuàng)業(yè)的先行者,四川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博士生張川一直記得這句話。
 
  2016年底,看到川大出臺的鼓勵科研成果轉化的文件,張川內心一陣欣喜。瞄準契機,張川下定決心,走上了創(chuàng)業(yè)之路。
 
  創(chuàng)業(yè)實踐與學術研究密不可分。張川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智能源凈——超靈敏水質監(jiān)測云平臺”也是如此。他們運用獨創(chuàng)的微凝膠結合微流控檢測技術,在物聯(lián)網基礎上,解決了水質中重金屬離子無法實時在線檢測的全球性難題,實現(xiàn)了在線監(jiān)測水的溫度、pH值、抗原等多項指標,為生產生活用水提供數字化信息服務。目前,項目已拿到多筆投資,市場前景廣闊。
 
  創(chuàng)業(yè)是一種挑戰(zhàn),路上困難重重。但在張川看來,困難不是絕境,只要做出自己認為正確的選擇,并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困難終將會被攻破。
 
  這兩年,隨著人員豐富、模式轉變和業(yè)務擴張,張川團隊又研發(fā)了更多的系列技術衍生產品:溫敏型細胞培養(yǎng)器、空氣吸附制氧云氧集散式智能制氧系統(tǒng)。目前,兩個項目累計獲得20余項專利技術,營收達到數百萬元。
 
  談及創(chuàng)業(yè)的感受,張川說:“這幾年的經歷,讓我清晰地感受到,這是一個能讓每個勇于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造的人都皆可成才、盡展其才的時代,是值得每一個青年拼搏奮進、實現(xiàn)夢想的時代。”
 
  張川認為,新時代的青年,應該具備多種素養(yǎng)。其中很重要的,一要有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知識,二要有胸懷天下的大格局,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才能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
 
  “或許最初走上創(chuàng)業(yè)是因為機遇,但是既然選擇去做,那就要堅定地做下去”。張川正在努力開辟屬于自己的新天地。
 
  (本報記者丁雅誦采寫) 
 
 
 
  放飛科技夢想,收獲成功喜悅
 
  在新疆烏魯木齊第一中學的人工智能興趣課上,一場機器人籃球對抗賽正在進行。學生們聚精會神,用指令操控著機器人,走位、防守、投球、得分……正是這個團隊曾在VEX世界機器人錦標賽高中組比賽中捧回大獎。
 
  帶領這個團隊的老師,是陜西師范大學2009級公費師范生韓宜飛。2013年,在母校“西部紅燭精神”激勵下,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yè)畢業(yè)的韓宜飛選擇來到西部,投身基礎教育。
 
  工作第一年,新疆青少年機器人大賽舉行,絲毫沒有經驗的韓宜飛帶領學生報了名。“什么事情都有第一次,不邁出探索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就不會有成功。”韓宜飛笑著說。
 
  如今,韓宜飛教授的“人工智能初步探索”課,已成為學校的“金課”,深受學生喜愛。“別看孩子們好像是在玩,其實要學的內容非常多,每一個操控、每一次調節(jié)、每一場比賽,都是對學生能力與素質的考驗。”談起教學,他滔滔不絕。
 
  2017年,國務院印發(fā)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韓宜飛感受到國家科技發(fā)展的趨勢,也確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人工智能在教育教學領域的傳播應用。雖然地處西部地區(qū),但韓宜飛依然有個“科技夢”,他希望帶領學生們走進科技前沿,激發(fā)他們對科學的興趣,為他們成長為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后備人才打下基礎。
 
  這兩年,韓宜飛常常在下班后,在實驗室進行中學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研究。無數個夜晚,他和學生們在探索中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此外,韓宜飛還開發(fā)了“烏魯木齊市第一中學機器人官網”,將自己在機器人競賽教育、創(chuàng)客教育等方面積累的經驗資料整理出來、擺在網上,與其他老師一起交流討論,共同為科學教育的發(fā)展貢獻力量。
 
  韓宜飛,這位風華正茂的青年教師,正闊步行走在西部基礎教育的寬廣大道上。
 
 ?。ū緢笥浾叨⊙耪b采寫) 
 
 
 
  自強不息,回報社會
 
  “再晚兩小時,你就沒命了!”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理論專業(yè)2016級碩士劉敏,永遠忘不了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特大地震中,被掩埋30個小時后,她被武警叔叔從廢墟中“挖”了出來。重癥監(jiān)護室里,足足掙扎了兩個多月,命保住了,右腿卻沒了。
 
  那一年,劉敏16歲。坐著輪椅重回高二教室,要強的她發(fā)現(xiàn)自己跟不上了。想要迎頭趕上,可困難接踵而來,“那時,我有嚴重的幻肢痛,疼痛總讓我分心。”劉敏說。
 
  “對那時的我來說,讀書就是唯一的出路。”劉敏拼了,成績也一點點回升。最終,劉敏如愿考取四川大學,獲得法學、經濟學雙學士學位。本科畢業(yè)后,她又以優(yōu)異成績保送南京大學讀研,獲得“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雖然失去右腿,但劉敏從不想給自己的人生設限。大學期間,她選修了羽毛球課,還經常享受騎行的樂趣。
 
  “我的重生,既是自己的幸運,更得益于國家的關愛。”接受過很多好心人幫助的劉敏,在自己有能力站起來時,決心將這份愛回報社會。劉敏和愛心人士一起,創(chuàng)立了“中華康復工程基金會”,希望為青少年殘障人士爭取更多社會資源。在她的倡議下,“第一屆大學生抗災減災災后重建論壇”召開,論壇討論了針對地震的系統(tǒng)性災害防御和災后應對策略,加大地震知識的普及。
 
  “姑娘,你真了不起!”“你對生活的熱愛,讓我在人生最絕望的時候,有了咬牙再堅持一下的動力。”劉敏感動了越來越多的人。她還經常到中小學,給弟弟妹妹們分享人生經歷,鼓勵大家敢于面對挫折,在逆境中學會成長。
 
  “不要為沒發(fā)生的事擰巴,也不要為已經發(fā)生的事擰巴,面對生活灑脫一點。”劉敏總是這樣樂天達觀。今年6月,她畢業(yè)后選擇去殘聯(lián)工作,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幫助更多的人。
 
 ?。ū緢笥浾邚垹q采寫)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