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是追夢人】為折翼天使插上追夢的翅膀

時間:2019-02-13 10:21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新疆日報訊(記者嚴小娟周藝報道)“小時候,那個把我緊緊抱在懷里的人,我該把她叫做媽媽……”1月30日上午,在伊犁果子溝冬窩子一戶牧民家里,7歲的娜孜依拉·吐魯絲拜克正在朗誦一篇散文。但誰能想到,這個小女孩曾是一名聾啞兒童,是“周媽媽”幫助她走出了無聲世界。朗讀時,她那彎彎的睫毛上似乎都跳動著幸福。
 
  “周媽媽”是霍城縣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教師,名字叫周喜花。
 
  1994年,周喜花生下一對雙胞胎兒子。老大許健一歲半時,被確診為極重度神經性耳聾。懷著對兒子的愛,周喜花一次次把兒子的手放進自己的口中,讓他一點點感受聲帶、舌位和氣流的變化,一年后,兒子終于發(fā)出了“偶”的音。
 
  正當周喜花沉浸在喜悅中,二兒子許康又被確診為重度耳聾。一周茶飯不思、以淚洗面后,周喜花再度振作起來,她對丈夫許志宏說:“讓我們一切從頭再來!”兩年后,周喜花和丈夫創(chuàng)造了奇跡,許康不僅可以流利講話,還接受了正常教育。
 
  周喜花的故事被口口相傳,天山南北許多家長帶著孩子找上門來。望著家長們渴求的目光,2000年12月,周喜花開辦了聾兒康復訓練班。
 
  周喜花說,孩子們剛來時,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膽怯、目光無神。所以她會把孩子放在腿上、摟在懷里,讓孩子在安全、完全放松的狀態(tài)下,一遍遍反復感受聲帶的振動、氣息和口型的變化。
 
  “聽障康復訓練是比較艱難的,一定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周喜花告訴記者,比如發(fā)出一個簡單的“啊”音,對于最困難的孩子,可能需要3個多月甚至更長時間。周喜花能夠隨時感受到懷抱里的孩子每一個細微變化,會用欣賞的目光鼓勵孩子。
 
  2014年3月的一天,牧民吐魯絲拜克·哈米特和妻子領著一對兒女風塵仆仆地趕來。兒子阿勒帕爾是聽神經疾??;女兒娜孜依拉僅有一點殘余聽力。
 
  2015年秋的一天令吐魯絲拜克終生難忘。以往兒子看見他,都會跑過來撲進他懷里,而那一天,阿勒帕爾先是站在那里,再擺口型,然后輕輕地、費勁地叫出了一聲“爸爸”。吐魯絲拜克先是一愣,隨后一把抱住兒子放聲痛哭。
 
  每一個孩子叫出“媽媽”“爸爸”時的情景,都深深刻在周喜花的腦海里。近20年來,周喜花幫助200多個聾啞兒童融入社會。他們有的已經大學畢業(yè),有的已成家立業(yè)。
 
  每逢重大節(jié)日和孩子們人生的重要時刻,周喜花和丈夫一定會被盛情邀請出席,家長們會以“周媽媽”“許爸爸”的重要身份把他們介紹給親朋好友。孩子們的母親會給周喜花戴上蒙古族的哈達、維吾爾族艾德萊斯綢絲巾或者哈薩克族的潔白頭巾。
 
  這些孩子上學、結婚、蓋房、買駱駝等大事兒,都會找周喜花夫婦商量。在許志宏的建議下,烏蘭·沃熱木別克的爸爸原來一只羊都沒有,現在已經有70多只了。
 
  現在,在霍城縣特殊教育學校還有幾十名聽障兒童。但是,在這棟樓房里,卻時?;厥幹世实淖x書聲。孩子們能聽會說、能唱會跳,個個都像快樂的小鳥。
 
  【編輯點評】
 
  每個殘疾的孩子,都是折翼的天使,要為他們重新插上追夢的翅膀,惟有愛與堅持。周喜花的大愛超越了血緣、超越了民族;周喜花的堅韌令人欽佩、令人動容。近20年來,她精心守護著200多個聾啞兒童,當他們的人生綻放光華,她的生命也因此更加豐盈。
(責任編輯:蘇玉梅)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