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先鋒號”的旗幟在三沙高高飄揚

時間:2018-08-28 18:15來源:大西北網(wǎng) 作者: 中工網(wǎng) 點擊: 載入中...
  喜迎中國工會十七大:“工人先鋒號”的旗幟在三沙高高飄揚
 
  近日,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相關領導和南方電網(wǎng)集團工會相關領導共同為南方電網(wǎng)海南三沙供電局授予了“工人先鋒號”的牌匾。牌匾掛在三沙供電局營業(yè)大廳門口,在紅綢彩帶映襯下,格外醒目。
 
  彩帶在海風中倔強地飄揚。在海天一色的三沙,這一抹星紅無不彰顯著中國工人的偉大品格。
 
  “工人先鋒號”的旗幟在三沙高高揚起,讓三沙供電局這個57人的團隊更加堅定“創(chuàng)一流工作,一流業(yè)績,一流服務,一流團隊”的信心。
 
  工人先鋒號牌匾在陽光下閃光
 
  “創(chuàng)業(yè)艱難百戰(zhàn)多”
 
  6年前,三沙供電局籌備成立。一個崗位上百個人競爭,一批海南電網(wǎng)的年輕職工懷著憧憬和探秘心理報了名,通過選拔,最后組成一支以80后為主的12人供電團隊。
 
  這支團隊在三沙市成立后的一個月(2012年8月),掛牌成立了“三沙供電局”,正式建設運營管理永興島(三沙市政府所在地,西沙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嶼)電網(wǎng),開啟了他們?yōu)槟虾K凸饷鞯男抡鞒獭?/div>
 
  對于這個新組建的團隊,憧憬和神秘在心里短駐而過。從他們踏上永興島那一刻起,各種考驗就接踵而來。當然,這也是他們書寫電力職工傳奇的開始。
 
  剛到三沙,吃住行都是問題,加之島上高溫、高濕、高鹽,員工生活受到極大挑戰(zhàn)。
 
  “居無定所”成為創(chuàng)業(yè)初期最難忘的經(jīng)歷。建局的前兩年,職工的住宿都是“打游擊”。他們租住過其他單位的職工宿舍,也借住過政府干部宿舍。租不到房時,他們就住簡易工棚。路過氣象局時,最早上島的“華仔”馮乃華自豪地表示:“這里我也住過,當時8個人擠一個屋,但那已經(jīng)很幸福了。”然后他介紹了一連串曾住過的地方。在閑聊時提到了三沙賓館,一名職工開心地說:“剛來時,我有幸在那里住過兩個晚上,后來就被‘趕’出來了。”所有職工每次上島都攜帶很少的東西。當時,在島上,每個人都只有一整理箱的個人物品,當租住或借住地不能再住時,端起自己的整理箱就走。
 
  島上的全部吃喝物資都是通過補給船運過去。受到臺風、洋流、潮汐等影響,船期不固定。那里又是臺風走廊,有時連著四五個臺風打過來,兩個多月沒有補給船也很正常。儲備食物吃空了,食堂煮了一大鍋野木瓜,大家心照不宣:倉庫見底了。
 
  在島上,每個人面對的不是如何與人相處,而是如何與自己相處。美麗的永興島,飯后遛彎就能轉完一圈。每天一趟的民航飛機和每周一趟的三沙1號、瓊沙3號補給船是出入島僅有的交通工具。
 
  人到島上,就是插翅難逃。
 
  除了工作,剩下的時間只能對著藍的天,藍的海,聽海浪輕柔的呢喃或粗暴的怒吼,白天曝曬的太陽,晚上滿天的繁星。這就是三沙生活的主調(diào)。孤獨寂寞成了所有職工繞不過的坎。除了和家人朋友聊微信,他們學會用各種方式打發(fā)時間。有人學會彈吉他,有人打得一手好球,有人成了攝影愛好者,有人成了釣魚高手,還有人學會了夜觀星象……
 
  2016年6月,通訊中斷了20多天。補給船靠岸那天,碼頭上聚集了很多人,一些首次到三沙的建設者看到碼頭翹首以盼的人群,激動地說:三沙人太熱情了。“確實是熱情,與外界隔絕了那么久,實在沒什么新鮮事,大家都會跑去看,最重要的是,船是自帶4G信號的,我們都去蹭網(wǎng)了!”
 
  除此,早期島上沒有海水淡化廠,洗澡等生活用水都是取島上的地下水,大家都稱為“苦水”。因咸度太高,洗完澡后,身上還是黏乎乎的,頭發(fā)像鋼絲一樣豎著,“感覺還挺帥”。
 
  島上工作與生活,一切都是“自立更生”。數(shù)十噸發(fā)電的柴油,職工自己拉回電廠,供電局院里的衛(wèi)生自己搞,車壞了自己修,門壞了自己解決……就是在這樣有限的條件下,三沙電力職工戰(zhàn)“三強”(日照強、臺風強、降雨強),斗“三高”(高溫、高濕、高鹽),創(chuàng)出一流的工作,讓三沙的發(fā)電量大幅提升,讓每天定時停電的三沙實現(xiàn)了365日*24小時不停電。
 
  南方電網(wǎng)永興島營業(yè)廳值班人員在值班
 
  不再讓居民總煮夾生飯
 
  “數(shù)據(jù)靠人抄,操作靠人跑,控制靠經(jīng)驗。”這是早期三沙電網(wǎng)工作的真實寫照。
 
  萬般無奈,也得從零開始。
 
  2013年,三沙電網(wǎng)年輕的團隊果斷承接了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的一項子課題:分布式能源的微電網(wǎng)控制與優(yōu)化技術,為多種清潔能源的消納并網(wǎng)提供技術支撐。
 
  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年輕的團隊攻克了重重難關,最終實現(xiàn)了智能微網(wǎng)的初步應用,實現(xiàn)了光能的100%利用。同時,大大解放了人力,很多工作在控制室就可以完成。很多操作不用人工挨個機器之間來回跑,也不用先關掉一臺發(fā)電機,再啟動另一臺發(fā)電機的“休克療法”來倒閘。
 
  “現(xiàn)在大家都不會因電壓不穩(wěn),煮一鍋夾生飯了。”三沙供電局綜合部副主任靳珊用最直接的方式給大家描述了新變化。在永興社區(qū)居委會廣場邊開小賣部的蔡先生就深有體會。他來島上生活10多年,早些年都不敢奢望有冰柜。如今,他三四臺冰柜放在店里,連椰子都放進去冰鎮(zhèn)。“現(xiàn)在,愛冰什么就冰什么。”
 
  “目前,三沙局清潔能源的裝機容量正在逐年提升,對多種能源供給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局長武鈺說。永興島下一步還將提高新能源利用效率,增加新能源發(fā)電占比。
 
  一個以80后、90后為主的年輕團隊,在茫茫大海上,卻有著非凡的抱負和決心,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流的業(yè)績。
 
  三沙供電局島上部分值守人員在聽課學習
 
  “5A”供電服務點亮三沙
 
  天上繁星,地上明燈。
 
  有了穩(wěn)定的電力供給,島上建起了海水淡化廠,有了大型冷庫,街上閃起霓虹,有了穩(wěn)定的WIFI,有了像樣的冷飲店,還有備受年輕人歡迎的燈光球場……三沙市的生活方式與大陸上任何一個城市同步。
 
  目前,三沙供電局在永興島上有客戶115家,為客戶提供“發(fā)電—輸電—配電—用電”一條龍服務。除此還有設備維護修理等,其服務遠遠超出了供電的工作職責范圍。
 
  經(jīng)過6年實踐與探索,三沙電力職工提煉出具有三沙特色的“5A”供電服務文化,即Anyone(任何人)、Anytime(任何時間)、Anywhere(任何地點)、Anyway(任何方式)、Anything(任何事情)。這意味著島上用戶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選擇任何方式獲取任何一項供電服務。
 
  團隊里不分男女年齡、不論干部職工都“時刻準備著”。
 
  2018年剛入中伏的第三天,供電局的客服電話突然響起:有一位漁民報了跳閘故障。值班人員韋德旺火速前往,迅速找出原因,不到10分鐘就解決了問題。
 
  三沙供電局駐島之后,敬業(yè)的電力職工沒有依賴“老傳統(tǒng)”,而是對電網(wǎng)進行了重新規(guī)劃,電纜全部入地,確保了臺風過境時仍然不停電。“有一次臺風登島時,風力達14-15級,浪高5-6米,椰子樹都被‘剃了頭’,但我們的電沒事兒。”馮乃華回憶起來,一臉驕傲。以前村里私拉亂接電線現(xiàn)象較嚴重,有很多空中“蜘蛛網(wǎng)”,他們邊宣傳邊整改,最終讓永興島上的線路變得整齊美觀,村民們很是高興。
 
  三沙電力員工服務客戶采取分片負責的方式,嚴陣以待,毫不松懈,隨時應對可能發(fā)生的故障,以高度的責任感創(chuàng)造了一流的服務,守護著永興島的光明。
 
  “萬家燈火,南海有我”
 
  目前,三沙供電局共有職工57人。每個人講起自己的駐島生活,都是一個動人的故事。
 
  那是一個個“愛國愛島、樂守天涯”自強不息的奮斗故事。
 
  馮乃華,西沙群島供電所副所長,是第一批上島建電網(wǎng)的人,駐島時間也最長,有一年累計達到258天。每次換班的同事遇上有事,或趕上節(jié)假日,或工作推進到要緊關頭,他總是選擇放棄回??谳喰荩皇堑卣f:“我還是單身,在哪都一樣”。問他為了“脫單”有沒有想過調(diào)回海南島,他的回答出人意料:“我還想親自把電送到南沙去。”曬得黝黑的臉龐,表情平淡而堅毅,工裝左肩上的五星紅旗比他的微笑更耀眼。
 
  靳珊,綜合部副主任,上海外國語大學畢業(yè)。到三沙,第一次是以機關干部身份前去慰問島上的職工,因為被感動,她選擇參與輪流上島值守。為了讓職工家屬了解島上工作的艱辛,她每年定期組織家屬到三沙開展家屬見面會、親子夏令營等活動。如今,57名員工,前后已有51個家庭上島參加過活動。孩子在島上體驗了父母的崗位,畫下美麗的三沙,等待親手種入泥土里的菜籽發(fā)芽……讓員工在島上感受天倫之樂的同時,也把美麗富饒的三沙裝進了孩子們的心。每次靳珊上島值守,她的女兒小豆芽都認為媽媽是去旅游,參與親子活動之后,每次她離家上島,小豆芽都會跟她說:媽媽辛苦了!
 
  高康熙,去年剛到三沙供電局的95后。年齡不大,但他的經(jīng)歷卻羨煞一片網(wǎng)友。除了他愿意戍守海疆的鋼鐵意志和吃苦耐勞精神,還有他的傳奇回家之旅。小伙子家在黑龍江尚志市,是林場職工子弟。大學畢業(yè)后,他告別“林海雪原”的老家,來到祖國最南端的海上城市——三沙。2018年春節(jié),他在微博中直播了自己的春節(jié)回家路:從零上20攝氏度的三沙,經(jīng)過輪船、大巴、飛機、火車等所有主流交通工具,歷時5天,行程5000多公里,終于回到了沖河林場的家。此時,林場當?shù)貧鉁卦诹阆?0多攝氏度。正如一句歌詞:跨過山和大海,也穿過人山人海。
 
  陳運欽,最地道的三沙人,2014年已有8年工作經(jīng)驗的他被調(diào)到三沙供電局。永興島生產(chǎn)基地試運行期間,岳母惡性腫瘤,要做開顱手術,妻子即將臨產(chǎn),行動不便,但因送電任務緊迫,終究沒能回家照顧妻老。他最長的時間是連續(xù)40多天在島上工作。后來,他干脆把戶口落到了三沙。“我現(xiàn)在一家四口都是三沙人喲。”臉上的表情掩飾不住他內(nèi)心的自豪。
 
  ……
 
  這是幾個職工的故事,也是一個團隊的故事。一起上班,相互輪崗替崗,飯后一起吹牛侃山,打球唱歌,他們親得像一家人。
 
  中國能源化學地質工會副主席陳志標高度肯定了這支年輕的隊伍。他表示,為了點亮祖國南海三沙上空的霓虹燈,為了撐起海上航行輪船的燈塔,三沙局駐島員工兢兢業(yè)業(yè),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祖國、為保衛(wèi)海疆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要弘揚和傳承好新時代產(chǎn)業(yè)工人的奉獻精神。
 
  在三沙供電局,每個職工左肩上都繡了一面小小的五星紅旗。紅旗在肩,心有使命。他們的口號“萬家燈火,南海有我,立足三沙,保家衛(wèi)國”和海浪的聲音一樣雄壯動聽。
(責任編輯:張云文)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