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元通
“身處中東,我們該怎么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xiàn)的’,為了國家的發(fā)展,咱們要咬緊牙關(guān),在海外站穩(wěn)腳跟。”日前,一場跨越國內(nèi)外的十九大精神宣講,通過視頻連線進行。這頭,是大慶油田職工代表;那邊,是大慶油田中東分公司黨員。黨的十九大以來,像這樣的宣講活動,讓人耳目一新。
宣講面對面是形式,心貼心才是目的。當年,在趙家河參加社教工作的習近平負責文件宣講,沒一個不愛聽,因為他“從來不是枯燥地說教、喊口號,而是寓教于樂,像拉家常一樣和大家交流”。如今,在十九大精神宣講中,一些地方的宣講之所以“既有高度,也有溫度”,就因為不搞“大水漫灌”,而是原原本本學、創(chuàng)新形式講,讓群眾稱贊“送來了思想金礦”。
接地氣,就能更聚人氣。把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好,既要“架天線”,把十九大精神把握準、闡釋好;又要“接地氣”,把報告中的深刻思想轉(zhuǎn)化為鮮活表達。只有“聽得懂、能領(lǐng)會、可落實”,才能真正把十九大精神轉(zhuǎn)化為干部群眾的實際行動。
《人民日報》(2017年12月10日01版)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