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甘肅敦煌9月1日電 記者從敦煌研究院了解到,通過70年持續(xù)風沙治理,風沙對敦煌莫高窟的危害顯著降低,進入窟區(qū)年積沙量減少85%以上。
敦煌研究院保護所副所長汪萬福介紹,在幾代治沙人的共同努力下,莫高窟頂形成了由防沙障阻沙、沙生植物林帶擋沙、麥草方格沙障固沙和礫石壓沙組成的風沙防治綜合體系。據監(jiān)測,這一系列工程的實施使進入莫高窟窟區(qū)的年積沙量減少了85%以上,極大減緩了風沙對敦煌壁畫和塑像等文物的危害,改善了窟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莫高窟位于甘肅省河西走廊最西端的敦煌市,地處我國八大沙漠之一的庫姆塔格沙漠東南緣和鳴沙山東麓,風沙災害一直是困擾莫高窟完整保存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之一。長期以來,稍有風吹,就有流沙從莫高窟崖頂飛瀉而下,不僅吹蝕和磨蝕露天壁畫及洞窟圍巖,而且磨蝕洞窟內壁畫和彩塑。積沙在窟區(qū)堆積,需要經常清運,上世紀80年代以前,每年要從窟區(qū)清除積沙至少3000立方米。
敦煌自1944年建立莫高窟保護機構以來,先后開展了數(shù)十次防沙、治沙探索。上世紀80年代末開始,敦煌研究院與國內外科研機構合作,實施莫高窟崖頂風沙危害綜合防治試驗研究。2008年開工的敦煌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的子項目風沙防護工程,在原有風沙防護項目的基礎上,增加礫石鋪壓,擴大了高立式阻沙柵欄、麥草方格沙障和植物固沙林帶防護,進一步完善了莫高窟崖頂風沙防護體系,將風沙對莫高窟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