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37.57, 0.17, 0.45%)對于更換CEO一事,謹慎再謹慎。自從8月份宣布鮑爾默將在一年內退休的消息之后,至今還沒有更明確的信息。原本有猜測11月19日的董事會上,會對現(xiàn)有的5個熱門CEO接班人選進一步縮小范圍。但在董事會、股東大會之后,并沒有進一步消息傳出。
至今在微軟38年的歷史上只有兩個CEO,即比爾·蓋茨和鮑爾默。比爾·蓋茨是公司的創(chuàng)始人,鮑爾默也是在公司創(chuàng)業(yè)期就加入微軟,一直輔佐在比爾·蓋茨左右,于2000年接任比爾·蓋茨。時至今日,微軟實質上還是一家由創(chuàng)始人領導的公司。但此次更換CEO與微軟進行重大變革畫著等號。很多國際巨頭在離開創(chuàng)始人的領導之后,職業(yè)經理人便會被董事會、股東的短期利益所左右,公司失去對長遠目標的追求。所以,可見這次微軟的選擇是謹慎又謹慎,不僅是在保守和激進的改革中做選擇,也是希望為傳承與變革做出平衡的安排。
為變革讓路比爾·蓋茨表示,最近已經會見過多位接班候選人。雖然需要謹慎,但更換CEO的事情不宜拖得太久,真空期會令微軟內部員工迷失。結合目前的信息來看,微軟有可能在未來一個月內宣布新CEO人選。如果真是如此,鮑爾默將有時間度過他人生中最輕松的一個圣誕長假。
在這次的股東大會上有股東質疑微軟利潤與股價脫節(jié)的問題,鮑爾默回應:“現(xiàn)在的股價是我剛接任CEO時的60%,而利潤卻是之前的三倍。我希望公司繼續(xù)把關注點放在創(chuàng)造長期利潤上,如果這樣,股價自然就會上漲,我對此很有信心。”
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微軟曾被當作神,當作創(chuàng)新的代名詞,與前幾年谷歌(1031.89, -2.18, -0.21%)和近幾年蘋果(519.8, -1.34, -0.26%)的市場地位一樣。在完成從創(chuàng)業(yè)明星到世界巨頭的轉換之后,微軟并沒有衰落,即使在近十年間不斷有評論認為微軟已經跟不上時代,但微軟的營業(yè)收入和利潤依然保持著良好的增長。也正是因此,鮑爾默對微軟的變革采取相對保守的做法。鮑爾默在此前接受《華爾街日報》的采訪時,含淚披露了自己離職CEO的原因,他稱“自己或許是舊時代的象征,因此不得不離開這一職位”。
業(yè)界對微軟的質疑是因為微軟不肯拋棄舊有的商業(yè)模式,始終抱著金飯碗,即Windows和Office兩個核心產品。股東的擔心是微軟沒有像谷歌和蘋果那樣,有著良好的互聯(lián)網或移動互聯(lián)網的基因,未來看不到前景。鮑爾默很清楚自己的離職是為了給變革讓路:“我非常熱愛我正在做的工作,不過,微軟進入新時代的最好方式是,能有一名新領導者推動公司加快變革。”
兩個“臨時工”
微軟董事會為尋找新任CEO而準備的一份文檔顯示,理想的候選人應當“在快速變化、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擁有管理復雜全球性組織的廣泛經驗,并擁有推動公司營收和利潤增長的記錄,其領導市值達數(shù)十億美元、擁有大量員工的組織能力應當已得到證明”。
在微軟的候選人名單中,3位來自微軟內部,兩位來自外部。當下最為熱門的是來自內部的公司首席運營官COO凱文·特納和來自外部的艾倫·穆拉利。有趣的是,這兩個人都有可能是過度安排,成為“臨時工CEO”。
一則來自微軟內部的消息稱,將會由凱文·特納接任CEO,在2~3個財年之后,這一職務再由不算外人的外人埃洛普接任。COO通常比較了解公司的整體情況,改革不會過于片面或者激進,在公司換帥過程中是一種不錯的過度選擇。此前,蘋果庫克接任喬布斯、英特爾(23.87, -1.36, -5.39%)柯再奇接任歐德寧,都是采用了COO接任CEO的策略。埃洛普此前是最為熱門的人選,他是諾基亞(8.09, 0.14, 1.76%)前CEO,在就職諾基亞之前是微軟最大現(xiàn)金收入來源之一的商業(yè)軟件部門前總裁,被認為是微軟派向諾基亞的臥底,最終促成了微軟對諾基亞手機業(yè)務72億美元的收購案。
另一個熱門人選由鮑爾默口中曝出,即福特CEO穆拉利。鮑爾默在最近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去年的平安夜里就曾與穆拉利討論過微軟的改革。穆拉利以改造福特的公司文化而出名。而鮑爾默意識到微軟的改革需要從文化變起,希望重整能夠改變微軟的“采邑文化(culture of fiefdoms)”,這種文化中雇員和公司組成單元彼此分隔,鮑爾默希望達到的是一個歡樂的大家庭公司,公司內部彼此合作。鮑爾默甚至將重整命名為“一個微軟”。鮑爾默在今年7月1日新財年時,對微軟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重組,穆拉利正是其幕后策劃者。但穆拉利已經年近七十,如果最后被選中,顯然也是過度安排,幫助微軟順利度過轉型時期,同時給培養(yǎng)一個更全面的CEO留出充裕的時間。
從現(xiàn)階段微軟CEO難產的情況來看,5位候選人中確實沒有一個是各方面都“完美”的繼任者。
變化中的微軟雖然新CEO還在“難產”中,但微軟的變化已經在發(fā)生。正如鮑爾默在股東大會上的發(fā)言:“公司要想獲得成功,除非賭上一把,別無他路可尋。”鮑爾默坦言,自己離職只是因為董事會不滿其變革速度慢。事實上鮑爾默也是微軟變革的積極推進者。他在2011年提出公司向“服務與硬件”轉型,今年收購諾基亞加大在硬件領域的投資力度,并且,7月份進行了公司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重組,以適應公司新的戰(zhàn)略方向。
11月20日,諾基亞股東大會上,99.7%的參會股東對微軟72億美元收購諾基亞手機業(yè)務投出了贊成票,這些股東所持股票占諾基亞股票數(shù)量的約80%。但就在之前的一天,11月19日,在中國的諾基亞東莞制造工廠,由于認為在諾基亞向微軟出售手機業(yè)務的過程中未能獲得合理經濟補償,員工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抗議活動,約有數(shù)百人停止工作。
新上任者需要面臨的難題還有許多,現(xiàn)在微軟也在轉變。此前,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究集團主席張亞勤曾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微軟內部正在發(fā)生著很大的變化,比如開發(fā)模式的變化,Office以前的流程比較漫長,先有一個計劃升級,然后進行開發(fā)、測試,最后推向市場,中間需要一兩年時間。而現(xiàn)在開發(fā)與運營聯(lián)動,周期從6個月縮短到3個月、1個月,甚至每周更新,接近互聯(lián)網速度。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微軟研究院院長Peter Lee前不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研究院正在發(fā)生的變化是加快從研究向產品的轉化速度。與過去的做法不同,技術往往是由研究員和產品開發(fā)人員甚至直接用戶一起參與研制,它們的立項、開發(fā)和測試周期正在大大縮短,這意味著,它們將有可能在更短時間內推出創(chuàng)新型的產品。此外,為了順應微軟向“服務+硬件”的新方向轉型,研究院的研究方向也做了很大的擴展,微軟研究院所研究的范圍正從計算科學拓展到經濟科學、社會科學和商業(yè)戰(zhàn)略基礎研究,“這并不是對過去基礎研究模式的顛覆,而是將研究領域從技術和服務擴展到服務于微軟整個公司的運營”。
重組后的微軟已經在變化中,而CEO的新人選或將是加速變化的助推器。在互聯(lián)網領域處于落后的微軟需要加速追趕,才有機會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