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從華盛頓到玉樹的越洋愛心接力

時間:2013-08-02 07:09來源:大西北網(wǎng) 作者:許麗 點擊: 載入中...

 

 留學生給玉樹小學生發(fā)放文具



設在華盛頓州立大學的捐助點




留學生與玉樹學校師生互動

 留學生們與玉樹師生的合影

  五名留學生在玉樹機場的合影
 

速讀


  與其說它是一次募捐,不如稱它為一場越洋接力。盡管玉樹地震已過去三年,盡管它還會在我們心里時不時出現(xiàn)隱隱陣痛,但幾名留美的“90后”中國學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歷時三個月的時間里,圓滿完成了一次為玉樹貧困學生公益愛心捐助活動。“我們想幫助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我們想從中體會責任”……道出了這些留學生的心聲。


  
  愛心捐助  從“越洋”開始


  馬怡山,一個典型的“90后”蘭州男孩,目前是華盛頓州立大學學生。這個暑假,他似乎比平時要忙碌一些。因為作為學校中國學生會會長的他,正在和其他幾名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一起籌劃著一場越洋的公益愛心捐助活動。


  提起這個公益愛心捐助活動,還要從今年4月份說起。當時正在華盛頓州立大學讀書的他在同學的提議下,想為玉樹地震三周年做一次公益捐助。“我當時并沒有完全同意這件事。”提起事情的原由,馬怡山直言不諱地對記者說。


  “同學們都是來自祖國的五湖四海,首先很多同學沒有到過海拔高的地區(qū),此外,活動期間將正臨暑假,很多同學還有其他事情的安排,加之經(jīng)費緊張等諸多因素,我并沒有當即決定去做這件事情。”作為學校中國學生會的會長,馬怡山言談中除了透露出自己在學生當中的權威外,也表現(xiàn)出了他性格中的干練與謹慎。


  但這件事并沒有就此作罷。學生會為此召開了會議,提議這個活動的同學也專門寫了相關策劃方案,經(jīng)過幾天的商討與籌劃,馬怡山被同學們的熱情所感動,決定“冒一次險”最終擯棄之前的顧慮,完全和同學們一起投入到此項公益活動的籌辦中。


  今年4月初,他們征得學校的同意后,在華盛頓州立大學的活動中心首先開始了捐助倡議。


  “學校的活動中心是一個開放式的區(qū)域,平時也是學生參加各類活動的聚集地。”就在一個不到兩平米的區(qū)域中,一群來自中國的學生們開啟了他們愛心之旅的首站。


  海報自己做,傳單自己印,一個不大的箱子里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留學生的衣物、學習文具和生活用品。一個箱子裝滿了再換一個,又一個箱子被盛滿了……短短


  四五天的時間,所有征得的物品被裝在了20個大箱子中。


  “美國、日本、香港、臺灣……學校里各個國家的留學生們看到這個活動,都積極踴躍地參加了,他們的熱情、思鄉(xiāng)情、愛心都凝聚在每件物品中,每個箱子里裝的不僅是捐贈品,更多的是承載了一份責任。”馬怡山說。


  不同地域  學生們心靠得很近


  邊上課,籌備期末考試,邊準備捐贈相關事宜,參與此次活動的20名中國留學生樂此不疲。他們細心地籌備著,不放過每一個細節(jié),遇到困難時沒有選擇退縮。根據(jù)策劃方案,最終確定6名同學親自去玉樹,將愛心物品送至貧困學生手中。


  這雖然只是一個決定,但對于最終參與此項活動的6名不同省份的同學來說,則將面臨高海拔、條件艱苦、路途遙遠等現(xiàn)實問題。“憑我對這幾位同學的了解,他們平時沒吃過什么苦,家庭條件也比較優(yōu)越。他們在向父母談及此事后,有些同學的父母也不是完全贊同,畢竟有些同學從未到過西北,更沒有到過一些貧困地區(qū)。各種不習慣與能否適應可能會成為他們此行的最大障礙。”馬怡山說。


  但所有的障礙都不是障礙,他們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完成著愛心傳遞。他們定時間,選路線,最終在簽訂完一份“生命保證書”后,開始了他們的愛心之旅。


  7月21日,5名平均年齡只有20歲的同學分別從唐山、合肥、青島、桂林、大連聚集在青海西寧,除了每人身后分配好裝有愛心捐助物品的大箱子外,更多的是他們的熱情、激動與責任。當天,他們又從義烏商貿(mào)城購買了250套文體用品驅車趕往西寧和其他幾名同學會合。他們在一起時少了些嬉鬧,多了些穩(wěn)重,少了些輕松,多了些沉著,將所有物品清點歸整打包,只為第二天能順利見到玉樹的孩子們。


  7月22日,同學們一大早從西寧出發(fā)首先到達玉樹囊謙縣的瓦江中心小學。“我們到學校后,盡管對學生們的生活環(huán)境和條件感到吃驚,但我們并沒有表現(xiàn)出來,為的就是讓孩子和我們之間沒有距離。當我們拿出給他們新買的文具,孩子們非常高興,拿著文具回到教室后就能使用了。”馬怡山說。


  心細的大學生為玉樹的小學生配齊了鉛筆盒、鉛筆、尺子、橡皮等文具,孩子們領到文具后當即就可以使用。在捐贈的生活用品中,很多衣物都太大,為此,學校的老師們便根據(jù)每位同學的家庭情況,邊選擇邊給同學們發(fā)放。孩子們不僅有了嶄新的文具,就連家長們也能得到一些實惠的生活用品。


  “這兒是中國、這里是青海省、這里就是你們的家……”課堂上,大學生們用新買的地球儀告訴玉樹的孩子們中國、美國的地理位置,現(xiàn)場的氣氛融洽到了極致,他們互動著,不同地域、不同年齡的學生們頓時沒有了距離。玩耍、游戲、唱歌、跳舞、他們各自展現(xiàn)著自己獨具的美麗與淳樸。他們一同吃飯、一同上課,盡管飯菜清淡甚至簡單,盡管他們的語言還不流暢,但那時那刻,他們的心卻離得很近。


  很快,一天過去了,在接下來的兩天行程中,6名留學生分別去了巴塘鄉(xiāng)相古村小學,拉吾尕兩所學校。隨著路途的遙遠,學校的條件顯得更加簡陋,但讓這幾名學生還想再來的信念更加堅定了。


  突破自我  活動中感受責任


  所有華盛頓州立大學同學捐助的物品在三天時間里全部送到了玉樹學生手中??梢哉f,這次為期三個月籌備的愛心公益捐助活動也算圓滿了。災后重建才是地震中最重要的部分,而持續(xù)的愛心和行動才能讓災后重建工作做得更好。6名留學生利用暑假,放棄一切娛樂活動和學習時間做了一件完全超越自我的事情,完成了各自的心愿,愛國之情、人與人的溫情,在那一刻交匯,他們在充實著自己人生之路的同時,也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


  “他們真的很堅強,出乎我的想象,男生勇往直前超越著自我,女生抵住嬌氣突破自己。他們完全投入,沒有將它視為一次活動,而是把視角和愛心關注到弱勢和貧困群體。”馬怡山激動地說。


  據(jù)馬怡山講述,在去玉樹的路上,合肥的同學余若楠因各種不適嚴重感冒了。但這個平時看著嬌小的女孩,在玉樹的那三天時間里硬是堅強挺過來了。5名同學一路上互相幫助、相互照顧,誰的身體狀況好一些,誰就多承擔一點,誰不舒服就多照顧一些,在捐助玉樹孩子的同時,他們也體會到了承擔責任的重要性。他們在給玉樹的孩子們提供物質(zhì)幫助的同時,也撫平著孩子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


  馬怡山告訴記者,這次活動是為玉樹地震三周年而特別進行的。他和他的同學們會繼續(xù)做下去的,無論身處何方,他們要將這份愛延續(xù)下去,因為他們從中感受到了責任。同時,畢竟是第一次開展這樣的活動,他們還有很多不周全的地方,回學校后他們還要通過學生會向所有參與此事的同學予以匯報,并總結經(jīng)驗,下一個假期或下一個三年,他們還會重返玉樹。


  記者采訪結束后,馬怡山想讓記者把這幾位同去玉樹同學的名字都寫下來,因為在20歲的時候能做這樣一件“偉大”的事情,真的非常值得支持和鼓勵,他們是:崔雨晨,余若楠,伍思齊,張峻豪,李浩銘。


  
  
新聞背景

  2010年4月14日7時49分,一場7.1級強震猝然襲擊了青海省玉樹州,頃刻之間,山崩地裂、橋塌路斷、房倒屋垮,昔日美麗的玉樹草原頓時滿目瘡痍,眾多鮮活的生命頃刻隕落凋零。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玉樹州遭受到的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大的一次地震。


  當時,一組數(shù)字讓世人震驚:重災區(qū)面積4000平方公里、極重災區(qū)面積1000平方公里,24萬多人受災,直接經(jīng)濟損失達610多億元。受災最嚴重的結古鎮(zhèn),平房基本全部倒塌,樓房倒塌過半,基礎設施大面積損毀,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嚴重破壞。改革開放30多年來,傾力建設的玉樹縣結古鎮(zhèn)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成果,在地震的一瞬間幾乎化作了烏有。


  此次這6名留學生去玉樹,雖然路途上也經(jīng)歷波折,但他們回來后均認為,經(jīng)歷了三年的涅槃,那里人民生活、基礎設施、生態(tài)建設、民族特色、經(jīng)濟發(fā)展等都凸顯出了和諧穩(wěn)定的局面,玉樹的壯美山川、遼闊草原、蔚藍天空、圣潔雪山,顯得更加壯美、更加動人。

記者手記


  “90后”是幸福的一代,希望的一代,也是現(xiàn)在社會密切關注的一代。“90后”的所作所為,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又一個聚焦點。


  隨著一些“90后”炫富、打人等事件陸續(xù)發(fā)生,引起了人們的擔憂,但這不是主流。相比之下,這次“90后”愛心捐助活動的開展,無疑給我們吹來了新風,讓社會看到一個正面的鼓舞。這些家境殷實的“90后”,自覺地把視角和愛心關注到弱勢和貧困群體,培養(yǎng)鍛煉自己的社會責任心,努力成為社會和時代的主流,不得不讓我們感到欣喜。


  就像馬怡山所表達的一樣,去美國接受大學教育并不只是為了追求真理和改善生活質(zhì)量,在那里會學會如何進行有意義的生活,這包括對社會和社區(qū)的責任感,生活的真蒂不在于你索取多少而在于你能給予社會和你的人類同胞多少。教育的服務對象是整個社會,而他們正是想用實際行動去證明這一點。大西北網(wǎng)記者  許麗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 留學生不得超過在校生總數(shù)的10%
  • 我省鼓勵高校單設留學生獎學金
  • “研學游”受青睞 600多名外國和港澳留學生將飽攬絢麗甘肅
  • 蘭州市民自發(fā)舉行玉樹地震五周年悼念活動
  • 中亞東干族留學生甘肅學漢語講述“中國情”
  • 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一中國女留學生見朋友失聯(lián)10天疑失蹤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nèi)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