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地安徽西遞村用市面普通石板更換明清石板

時間:2013-04-23 16:36來源:新華社 作者:記者王立武 楊丁淼 點擊: 載入中...
 
  世界文化遺產地安徽西遞村更換明清石板引發(fā)爭議
 
  新華社合肥4月23日電(記者王立武 楊丁淼)網曝世界文化遺產地安徽黟縣西遞鎮(zhèn)西遞村斥巨資購買石板,對街道上原本鋪設的明清時期的“黟縣青”石板進行替換,引發(fā)網友熱評。中國網事記者跟蹤調查了解到,除更換個別完全破碎無法繼續(xù)使用的老石板外,其他均使用原石板原地恢復。西遞村更換街道青石板引發(fā)爭議,再次透出人們對于究竟該怎樣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種種關切。
 
  核心網事:網曝西遞更換古青石板
 
  網友在微博上稱:黟縣西遞村花巨資從江西省九江購進石板后,開始大面積更換現有的明清時期的青石板道。新換上去的石板秀氣且整齊劃一,卻沒有了歷史的痕跡。
 
  微博的附圖里,村子里有些地方還堆放著石板,正在進行施工;而有些地方的地板已經鋪設完成,雖然整齊干凈,但缺少了徽派建筑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合成圖紋的特點。網友將新石板和老石板標出進行對比發(fā)現,新石板明顯薄了很多,也缺少了黟縣本地出產的青石的厚重感覺。
 
  此微博一發(fā)布,立刻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關注。包括潘石屹、洪晃、李承鵬等知名博主紛紛轉發(fā)、評論。
 
  “潘石屹”在評論中說:這不是給長城貼瓷磚嗎?而“洪晃ilook”則說:以后只能去新加坡看徽宅了。
 
  更多網友也有著類似的看法,網友“靜靜小太陽零零發(fā)”在評論說,以前去宏村寫生除了畫房子最愛的就是畫青石板,歷經歲月打磨的青石板形狀各異,每塊都獨一無二,坑坑洼洼處處透露著歷史的痕跡,找不到兩個完全一樣的。
 
  網友“林小熏”評論說,對重要文化遺產進行的大型修繕工程應事先進行公示,征求意見,避免誤會;要注重細節(jié),不能粗放上馬。
 
  記者調查:文物保護部門規(guī)劃指導施工
 
  西遞、宏村,作為徽文化和徽商造就的具有典型地方傳統特色的古村落,由于保持了真實完整的鄉(xiāng)村原始風貌,并因其街道形式、建筑和裝飾以及房屋與水系廣泛結合的獨特歷史遺存,于2000年11月30日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西遞鎮(zhèn)鎮(zhèn)長吳海濤介紹,為消除西遞村內部分區(qū)域電力桿線較多、線路雜亂老化、消防設施不完善等安全隱患,按照遺產地保護和《西遞古村落保護規(guī)劃》要求,實施消防和電路改造工程。除對個別完全破碎無法繼續(xù)使用的老石板進行更換外,其他全部按原樣在原地進行恢復,不存在微博所說的大面積更換明清時期青石板問題。
 
  吳海濤說,上世紀八十年代,西遞村村民為出行方便,曾在村中部分路段澆筑了水泥路面,此次在文物保護部門統一規(guī)劃進行改造工程中,一并將水泥道路按傳統工藝鋪設青石板。
 
  針對網友反映的異地采購青石板的情況,西遞鎮(zhèn)副鎮(zhèn)長丁捌斤介紹,西遞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后必須對錯落周邊的生態(tài)資源進行整體保護,周邊采石場均已關停多年,本地已無法提供同質石料。根據設計要求,經多方考察對比,最后選用了質地相近的外地青石板,盡最大努力接近和還原黟縣青石的效果。
 
  記者查看了西遞消防和電路改造工程施工資料發(fā)現,為了維護青石板路的原狀,施工人員在文物部門的指導下,對原有明清時期的古石板進行編號,每一條路開挖的過程都進行了攝像,影像資料全部存檔,以便在后期鋪設的時候能夠盡量恢復到原來的模樣。這些施工資料還顯示,正在改造的街道90%以上還保持原來的石板。
 
  延伸閱讀:原真性是文化遺產保護的第一原則
 
  最近,成龍欲將徽州古建筑捐獻給新加坡的消息,再次讓古民居以及不可移動文物保護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西遞村更換青石板道引發(fā)爭議,實際上是人們對怎樣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再一次思考。
 
  首先,世界文化遺產地保護工程應依法嚴格實行報批制度。安徽文物古建保護專家陳安生認為,《文物保護法》相關條款明確規(guī)定,世界文化遺產地文物建筑保護修繕工程方案和緩沖區(qū)(建設控制地帶)新建項目應嚴格實行報批制度,對于未履行程序擅自施工的項目依法責令整改。同時,依據《公約操作指南》,世界文化遺產地重大保護工程項目和緩沖區(qū)內重大建設項目應向世界遺產中心通報,形成依法管理,責權明晰,突出實效的監(jiān)測管理模式。
 
  其次,原真性和完整性是文化遺產保護最基本的原則。中國目前所進行的世界遺產研究和申報,主要依據《世界遺產公約》及其《操作指南》。因此,兩份文件中關于“原真性”和“完整性”的描述也就成為理解世界遺產精神的核心。
 
  安徽省文史館方利山研究員表示,原真性和完整性既是衡量世界遺產價值的標尺,也是進行遺產保護必須遵守的關鍵性依據。文物保護的目的是真實、全面地保存并延續(xù)其歷史信息及全部價值。保護的任務是通過技術和管理的措施,修繕自然力和人為造成的損傷,制止新的破壞。所有保護措施都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2000年國家文物局頒布的《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中對此有明確規(guī)定。
 
  再次,遺產保護是一項科學行為,求真求實是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精神。方利山認為,文化遺產的歷史價值是它所承載的豐富的歷史信息,文化遺產保護需要專家論證,科學的精神和求實的態(tài)度在文物保護中最重要,決不能隨便拍腦袋。世界文化遺產地相關保護工程,要在設計、材料、工藝和環(huán)境四個方面檢驗原真性的要求,這是誰都不容許亂碰的硬杠杠。而中國近年來出現的文化遺產保護熱潮中,常常盲目追求所謂的觀瞻需要,導致類似“三孔文物遭水洗”等事件并不鮮見,應當引起人們的警醒和重視。(完)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