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異鄉(xiāng)者正從城市夢想走向現(xiàn)實

時間:2013-01-08 07:15來源:鑫報 作者: 點擊: 載入中...
 

      他們來自異鄉(xiāng),可能帶著一身土氣,或者操著一口鄉(xiāng)音;他們活躍在城市所有能看見的空間里,保姆、保安、建筑工、推銷員、營業(yè)員,甚至還有取得一些成就的公司白領,他們都懷揣著一個扎根城市安家的夢想,希望在這里實現(xiàn)人生價值;他們樂觀、自信、勤奮,渴望融入城市,渴望收獲愛情,重視社會保障……他們中的許多人正逐漸褪去鄉(xiāng)村氣息,從外表到思維以及知識架構、生活習慣都在悄然發(fā)生著變化,鄉(xiāng)村的記憶正在城市生活中變得模糊……

  夢想和現(xiàn)實只有一線之隔,他們在努力和堅持中逾越,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無須再仰望城市。記者 沙莎 劉婷

  城市生活

  模糊了家鄉(xiāng)的記憶

  被采訪人:小西(化名)

  年齡:27歲

  職業(yè):白領

  

  27歲的小西在蘭州秀川一家私企上班,她的工作是法律顧問。淡淡的妝容,一身干練的職業(yè)裝,儼然標準白領麗人。和人聊天,小西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似乎早已沒有了小鎮(zhèn)姑娘的影子。小西的家鄉(xiāng)在距離蘭州不遠的一個小鎮(zhèn),盡管算不上貧困,但依然不是小西想要的生活,于是她發(fā)奮學習,以優(yōu)異的成績大學畢業(yè)后,又通過了司法考試,如愿以償?shù)卦谶@座城市扎了根。 

  和許多城市女孩一樣,小西與人交流也網(wǎng)絡化了,她的QQ掛在線上的時候多,有空時就和朋友們聊聊工作和生活的酸甜苦辣。KTV、酒吧,小西也常常會去,但總是感覺自己不適應那種喧囂。 

  小西有著自己的“城市夢”:“我打算一直在城里住下去,現(xiàn)在我和男朋友存錢準備買房子,然后,把戶口落在城市里。” 

  像小西一樣,如今在這座城市中,越來越多的異鄉(xiāng)打工者掙錢不僅是為糊口,而且還謀求更大發(fā)展;也不再是城里掙錢,然后回農村生活。對他們而言,城市意味著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意味著不一樣的前途和命運。 

  小西告訴記者,今年春節(jié),她還是會回家,不管自己有多愛這個城市,可那個小鎮(zhèn)終究是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即便自己有一天扎根在這個城市,做了真正意義上的城里人,可小鎮(zhèn)依然是不能忘卻。“我想融入這個城市,也想方設法地不斷武裝自己,城市的生活有時會模糊了我對家鄉(xiāng)的記憶,但我永遠也不會忘記我的小鎮(zhèn)。”

  努力只為

  那一盞為自己而亮的燈光

  被采訪人:楊偉國

  年齡:36歲

  職業(yè):私營業(yè)主

  

  如果把時間退回到20年前,若是村里有個人去城里工作,那是件多么榮耀的事啊。可在現(xiàn)如今的農村,進城工作早已成為一件司空見慣的事了。

  楊偉國出生于1976年,他的家鄉(xiāng)在距離蘭州千里之外的福建省福州市閩侯縣青口鎮(zhèn)楊厝村,家鄉(xiāng)是個景色秀美的小山村,那里的人們淳樸善良,生活恬靜安逸、也并不貧困,可在楊偉國心中卻始終向往著大都市的生活。大學畢業(yè)后,他去了深圳,做了很多工作,也吃了不少苦,可依然無法消除內心的孤獨感。“深圳始終是一座冰冷的城市,人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快節(jié)奏的生活、工作的壓力時常讓我覺得透不過氣,就算我把出租的房子布置的再溫馨可還是絲毫找不到家的感覺。”深圳,在他的生命里,不過是一個臨時的驛站。

  2003年,楊偉國和他的幾個老鄉(xiāng)一起逃離深圳,來到蘭州這座二線城市打拼,幾年的時間里,他做了很多事,也改變了很多,卻依然改變不了“異鄉(xiāng)人”的身份。如今他也算有了自己的生意,盡管這份事業(yè)并不算大,卻也可以讓他在這座城市衣食無憂。

  離開家的日子長了,家鄉(xiāng)的輪廓似乎也漸漸模糊起來。楊偉國說,他們的家鄉(xiāng)如今早已改變了模樣,沒有了耕地,他的家也蓋起了4層小樓。村里的年輕人、中年人大多去了周圍或是更遠的城市工作、安家,“可我們這些人都明白,無論我們走到哪里,根始終還在農村。”

 

  今年,楊偉國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也和愛人終于在這座城市買下了第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房子臨河,風景不錯,100多平米,盡管每月還要還四五千的房貸,但對于他們兩口子這是一個奮斗的動力和目標。和很多人一樣,他們的努力就是為了燈火通明的樓群里有一盞為自己亮起的燈光。

  快到春節(jié)了,楊偉國開始盤算著新一年的生意怎樣發(fā)展,盤算著什么時候回家鄉(xiāng)看望年邁的父母,他還要在這個不屬于他的城市中繼續(xù)奔波,是為了當初的夢想,還是為了現(xiàn)在的生存,已經無暇去思考了。

  要在城市里

  找到我的白馬王子

  被采訪人:王霞

  年齡:23歲

  職業(yè):手機銷售員

  

  “回去,我沒有想過,回去干什么?我又不會種田耕地;除了打牌、看電視就沒其他娛樂,悶得慌。”王霞說得非常直白。 

  23歲的李霞是榆中人,在蘭州打拼多年,性格開朗、能說會道的她現(xiàn)在是一家通訊公司的手機銷售員,工作努力,每個月的業(yè)績都還不錯,收入也有3000元左右。多年城市文化的耳濡目染,不斷消解著小霞對家鄉(xiāng)存有的情感認同和社會記憶,生活方式的巨大差異使她不再適應農村的生活方式。 

  生活和工作都還算如意的小霞,同樣有著對愛情的渴望。無論這種過程多么漫長,只要擁有一份美好的愛情,就會慰藉到她所經歷的辛勞和卑微。小霞說,她的愛情可能不需要華美的衣裳和昂貴的首飾,而她需要的除了依靠,還有一份擔當。“我要在這個城市里找到我的白馬王子,他可能也來自農村,現(xiàn)在也在城市謀生,暫時也沒有發(fā)達;現(xiàn)在已在城市扎根;或者他就是城市人,正在這座城市的某個角落里努力生活、工作,和我一樣期待愛情的降臨。”

  其實,在這個城市里還有很多外來務工者有著和小霞一樣純真的想法,愛情給了她們繼續(xù)留在城市的溫暖和力量,婚姻給了她們在城市生根發(fā)芽進而枝繁葉茂的可能,哪怕她們都沒有多少錢,哪怕因為繁忙的工作一天都見不到面,哪怕婚后一家三口依然擠在一間簡陋的、廉價的出租屋內……即便是在這種生存狀態(tài)下,她們可以將城市的夢做得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只要有夢,她們的生活就會出現(xiàn)無限的可能。

  想和城里人的

  生活融在一起

  被采訪人:楊文等

  年齡:不詳

  職業(yè):建筑工人

  

  蘭州零下10攝氏度的天氣,冷風吹得行人脖子直往衣領里縮。記者來到定西路一處建筑工地,建筑工人們正在忙著手頭的活,工地的門頭上掛著一條橫幅:抗嚴寒,戰(zhàn)低溫,力爭一月基礎完。

  在距離門衛(wèi)室約50米遠的地方,4名農民工正在焊鋼筋。其中一名工人腳上穿著一雙解放鞋,頭上戴了一頂安全帽,里面套了一個毛線帽子。記者注意到,這名農民工戴的手套早已看不出原形,手套指頭部分也已經爛了。

  在采訪中,記者看到兩名農民工正在搬運鋼筋。記者在一旁采訪不到5分鐘,已被冷風吹得瑟瑟發(fā)抖了。當記者問他們冷不冷時,一名姓張的農民工哈著氣:“活都干成這樣了,身上倒是不冷,只是手腳冰得很。”旁邊正在搬鋼筋的工人對記者說:“干這活,最費的就是手套,搬運鋼筋差不多三天就得磨爛一雙。”透過每一雙磨破的手套,記者看到了農民工凍得通紅的手指。

  接受記者采訪的這位師傅名叫楊文,他看上去身材高高大大的,皮膚有點黑,一看就是干活的一把好手。果然,楊文已經在工地上干了十幾年。“十幾年建筑工人做下來,除了多賺錢,就是想把工程又快又好地完成。辛苦點,但是工程做得好能拿獎,我們不能回家過年也值得。”在進入工地前,楊文遞給我們幾頂安全帽,并叮囑要時刻注意安全。他說,“架子班”的主要工作是在工地上搭建和拆除腳手架,保障工程和維護安全。

  當我們看到他們正在搬運鋼筋的工作時,以為這應該是很容易只需要有力氣就可以了,實際上遠遠比我們看到的要復雜得多。楊文告訴記者,這個工作危險性很大,不能隨隨便便就讓人上腳手架,“一根鋼筋有幾十斤重呢,一不小心就會砸了腳,我們長期從事高空作業(yè),面對的危險是常人不能想象的,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可能保護好自己、保護好身邊的人。”

  工地上的活干起來乏味又枯燥,但容不得一絲馬虎。實在無聊乏力了,任行龍他們也會互相開開玩笑,放松一下。這個時候,單身的幾個小伙子就成了他們打趣的對象。“喲,小伙子,老婆本賺夠了吧?”楊文師傅擺著手套上的泥土笑著說道。

  工人們有的時候也會互相之間聊聊天,說起最遺憾的事,楊文師傅說道,自己最大的遺

  憾就是沒有時間陪伴兒女成長。“我們十幾年下來每天都是這樣,現(xiàn)在的條件好了,晚飯后就看看電視,和工友聊天打牌。”楊文笑得很滿足。

  楊文的老家在武威的一個小縣城,今年45歲。去年,女兒考上了蘭州的一所大學,而16歲的兒子仍在老家讀高中。“他們倆蠻聽話的,我雖然沒有時間陪他們,但好在他們很讓我們省心。”孩子們在楊文外出拼搏時漸漸長大了,而作為父親的楊文卻沒有時間和他們一起經歷分享成長中的點點滴滴。    

  “已經放假的兒子打算和老婆一起來蘭州看望我和女兒,妻子和孩子能陪在自己身邊,一起吃吃飯,聊聊天,一年辛苦就為了那么幾天。”說起就能見到的一雙兒女,楊文就忍不住笑了,他告訴記者,趁休息日該去看看年貨了。

  現(xiàn)在,唯一讓他牽掛的是老家年邁的父母。“我去年春節(jié)就沒回,今年又回不了家,有些愧對父母親,他們都年近七十,幸好身體還不錯,挺想他們的。”過年沒回老家的楊文,想對父母說“新年快樂”,并且打算將攢了一年的工資寄給父母。

  采訪中,不少農民工向記者表達了自己對生活的愿望:“再苦再累咱不怕,只希望干活多掙點錢,能給家里人帶來更好的生活。”木工黃師傅告訴記者,馬上他就快攢夠錢夠一套小戶型的首付了。平日里下了班換掉工作服,也和工友去一些娛樂消費場所唱唱歌吃吃飯,也想和城里人的生活融入在一起。

  采訪手記

  其實,我們采訪到的這些人,不過是這座城市中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故事甚至不具備任何典型,卻是成千上萬異鄉(xiāng)務工者的縮影。事實上,他們也正在融入到城市的人流中,用城市的思維方式思維,用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城市的審美方式審美,他們正一步步融入到城市人的行列中來。   

  我在想,每當夜幕降臨的時候,這座城市里成千上萬的異鄉(xiāng)人,望著都市街頭閃爍的霓虹燈,望著漸漸亮起的高樓大廈里的通明燈火,或是路邊小屋里的昏黃顏色,在行色匆匆的路人當中放緩腳步,在繁華喧囂的街頭駐足自己的身影,他們會不會突然覺得有一種不能融入的尷尬?但無論如何,在日復一日的勞動中,在耳濡目染的氛圍中,在時時刻刻的近距離凝視中,他們的談吐、外貌乃至思想、生活狀況,都會被城市悄然同化。 

  城市打開了世界的窗口,也圓了那些睿智的異鄉(xiāng)務工者的夢,他們會在城市里發(fā)現(xiàn)讓生存變得更加豐富的可能和機會。也許他們會因為卑微,而比城市人更加果敢。一旦有了一定的原始積累后,他們就會義無反顧地從臨時工、服務員這些安全又脆弱的“蛋殼”里跳出來,昂首闊步地走向更加艱險,同時也更加敞亮、更加自由的天地,開始真正走自己的路,做自己的主,靠自己的努力贏取更多的財富,擠向更高的階層。事實上,不管他們從內心里愿不愿意,他們已經很難回到農村那個貧窮落后、幾輩子人拼命想逃離的地方。他們的執(zhí)著和堅持,注定了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們無需再仰望城市。

  這種來自生命最本真的力量,無論你來自何方,也無論你操著什么樣的鄉(xiāng)音,毫無偏見地照耀著每一個人的青春夢想。除此之外,才是她們的思想、生活和審美觀念與城市女孩的逐漸趨同。

(責任編輯:鑫報)
>相關新聞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wǎng)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wǎng)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