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泥”為秦漢時期在文書或物品拆封處,用印章拓在泥上留下封泥固定,防私拆保安全。在古代為通信的保密發(fā)揮了作用。“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用一小團小泥丸就可把函谷關封閉住,后遂以“封泥”喻據(jù)守雄關。唐太宗《入潼關》詩:“棄襦懷遠志,封泥負壯情。”魏晉后,紙帛盛行,封泥之制漸廢。雖然封泥失去了原有的作用,然而,在中國印章藝術(shù)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后世許多篆刻大家都從中汲取養(yǎng)分。吳昌碩在《聾缶》一印的邊款中曰:“力拙而鋒銳,貌古而神虛,學封泥者宜守此二語。”又說“方勁處兼圓轉(zhuǎn),古封泥時或見之”.
據(jù)微信書法家